食安風暴不停歇,藥物安全也持續延燒。黑心食物可以不吃,但救命藥物,民眾有選擇嗎?該如何為自身用藥安全把關,台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副教授忻凌偉呼籲,一旦發現用藥被更換,與之前藥名不同,除了留意新藥副作用與異狀,也應咨詢醫師。
夏日炎炎太陽露臉,防曬功課不可少,童綜合醫院皮膚科李俊諒醫師表示,一般建議使用防曬係數超過30以上的乳液,防曬效果才會顯著,而且流汗常會使防曬乳液沖刷掉落,可以3到4個小時塗抹一次,至於有些高濃度的防曬乳液,反而會阻塞毛孔產生不良的影響;醫師也建議選擇低濃度防曬乳液,增加擦拭次數,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防曬效果。
頭痛要人命!頭痛是現代上班族長期的困擾,12日家庭醫學專科醫師林青榖公布「2015臺灣上班族頭痛大調查」,有將近95%的受訪上班族近一年內曾頭痛,且習慣性強忍頭痛,因而導致情緒不穩、生活品質下降、工作效率低落,甚至人際關係與家庭關係緊張。
現代人喜當「暗光鳥」,長期輪值夜班,小心骨質疏鬆骨折。一名屆退的護理師,值夜班達20年,一個月至少3~6天,忙碌及飲食不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僅18,年初健檢骨質密度已屬骨鬆,脊椎出現楔型骨折。
天冷時熱呼呼的火鍋店總是大排長龍,醫師提醒,食道癌成因有四大地雷,包含「菸、酒、檳榔與滾燙熱食。」前三項一起來,罹患率更暴增195倍,不過長時間習慣攝取熱食或滾燙食物,也可能讓食道癌找上門,萬一品嘗燙口美食出現灼熱的不適感,就要小心!
夏天到了,想買一杯沁涼的手搖茶消暑,卻擔心裡面添加物品質不純嗎?對此,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提供一招簡單的辨識方法,消費者購買市售手搖茶飲後,如果發現泡沫停留超過10秒,代表裡面含有較多的人工添加物,提醒民眾慎選。
母親節將屆,乳癌是國內女性頭號殺手,篩檢率僅有38%,許多晚生育的媽媽沒篩檢,又過著多吃少動、熬夜抱著3C產品入睡的生活,罹患乳癌時,孩子還沒長大。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罹患乳癌,乳癌防治基金會的服務案例中,最年長的104歲人瑞是在90多歲時發現乳癌,近年最年輕患者開刀切癌同時重建乳房時才30歲,還有多名患者罹癌時正好懷孕,甚至因為必須接受化療被迫放棄胎兒。
美國科學家日前發表最新研究,聲稱首度成功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人體可吸收的支氣管支架,讓3名罹患嚴重「氣管支氣管軟化症」的嬰兒能自主呼吸,3年前首名接受手術的男嬰已健康長大,未出現不良反應,研究團隊將進行更大臨床試驗。
韓國對於未成年實施限時上網規範,考量台灣兒少使用網路、3C產品時間愈來愈長,衛福部心口司長陳快樂說,有可能參考韓國作法,由父母管控孩子的上網時間,在每天凌晨0時到清晨6時強制斷孩子的網路,或讓孩子每天只能上網2到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