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悟了!這真的是屬於我的道路!
![]() |
把職涯發展的主導權,完全交給自己遇到的公司、主管和主管指派的任務,是很危險的事。
主人思維的力量,比我原本想像的更強而有力!
「主人,告訴我,你想要什麼?」
通常大家聽到職涯規畫師這個職位,就以為我只是在幫人找工作。
但我更常做的,是在了解對方的想要和需要後,設計出他可能會喜歡的職涯型態。
職涯設計,就是在現有的各種限制中,找出更理想的解決方法。
「職涯卡關」的意思,就是被自己開出來的條件卡死,然後當機、停在原地。
比如說:想找有挑戰性的工作但不想加班、想做有興趣的事但又怕會餓死、
想往某個領域發展但又想到自己沒經驗也沒背景,應該沒有人會用我...
於是很多人開始覺得理想跟現實的交集根本就是空集合、沒有這樣的工作,
因而感到悲劇、覺得 GG,進入一個「條件卡死」的職涯卡關狀態。
即使不那麼喜歡卻又無法脫離,只能感嘆自己的命運。(我絕對不是在說愛情。)
要突破職涯困境,絕對需要具體的行動方案和策略規畫,
當然越有實力一定會有越多選擇,但隱者特別想談的是:職涯想像力。
這種做法不用花太多錢,就有可能幫你突破目前的職涯困境,小資上班族必備 XD
我開始進行職涯輔導後,發現大家對職涯發展的想像都太過蒼白了!
腦中可以想到的職業大概就是那些,可以想到的生活模式也就是那些。
缺乏想像力的人,會在腦中立刻否定自己的想法,因此看不到困境的解決方案、也看不到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有想像力,才會出現可能性。
不過,職涯想像力該怎麼培養呢?
要不斷累積自己的「職涯劇本」資料庫,不論是人、文章、書或電影都可以。
就像設計師平常會接觸各種素材和作品,成為他們創作時的靈感來源。
同樣的,要培養職涯設計的想像力,我們需要去看、去聽、去接觸很多人的故事。
我平常喜歡聽朋友分享自己職業的故事、也喜歡默默追蹤一些過得很精采的人,
不會侷限在相關領域的前輩,也會跟完全不同領域的人當朋友。
在我知道的人當中,有人是阿卡貝拉樂團歌手、有人在電影圈工作、
有人同時是行銷企劃和舞蹈老師、也有人身兼心理師和演員...
看見他們過著我想像不到的生活,就覺得這個世界好大、充滿許多可能性:
原來還是有充滿挑戰性又不需要狂加班的優質企業、
原來只要懂得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就可以把興趣變成工作、
原來不用等別人給你轉職的機會,自己賦予自己新的任務就能轉換跑道...
他們不經意的一個觀念、一個做法、一個選擇,可能就會帶給我許多啟發,突破自己的職涯關卡。
每一個「人作品」的故事,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劇本,
這些劇本成為我職涯設計的靈感來源,給了我創作職涯劇本的能力,
讓我越來越能夠找到突破框架的第三個選擇,也因此可以幫其他人設計量身打造的職涯型態。
最後我發現:你不一定要很有錢、或是多有學經歷背景,
要讓職涯變得精采可期,你需要的也許只是勇敢的心、獨特的靈魂和務實的創意。
每個好好打造的人生,都是人生的傑作品,他們付出努力所刻畫的每個痕跡,都值得其他人借鏡。
主動走出去、拓展你的生活圈、向這些活得精采的前輩學習,或許你就能看見:「你的願望被實現的可能性。」
不是只有專業和人脈才可以突破職涯瓶頸,想像力本身就能扭轉你的職涯軌跡。
本文轉載自「隱者的旋律」,詳見全文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緊鄰中國大陸,又有非常密切往來的臺灣,曾被預測將成為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地區,然而因為相關應對措施得宜,目前仍有效避免疫情的擴散,讓多數臺灣民眾肯定臺灣的好。
不過,臺灣的好一直都存在,而且也常獲得外國人的稱讚,只是臺灣民眾似乎標準比較高,很難自我肯定,常說臺灣又老又窮、臺灣經濟沈淪20年、臺灣是鬼島⋯⋯等,彷彿臺灣是一位重症病患,隨時要送往加護病房急救,不然就無法存活。
今年2月19日,美國在臺協會前臺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在臺灣英文新聞(Taiwan News)發表一篇文章「學著欣賞一個現代的奇蹟:臺灣」(Learning to appreciate a modern miracle – Taiwan),文中提到許多臺灣優良的表現,盛讚臺灣創造了一個現代的奇蹟,同時點出臺灣民眾無法欣賞臺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對自己國家非凡成就的了解,以及在某種程度上對臺灣缺乏信心。
司徒文在文中首先指出臺灣是一個中等強國,因為人口比世界上77%以上的國家/地區還多,土地面積也比46%以上的國家/地區還大。經濟上的表現也毫不遜色,在購買力項目,臺灣在全世界排名第22位;在人均生產總值方面,臺灣在全世界排名第28位;此外,是美國第11大貿易夥伴。至於國人關心的貧富差距問題,臺灣差距排名世界第3小。
讓臺灣人感到自豪的科技,在文中也被提到。臺灣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獲准的專利數,2015年及2016年排第5位、2017年及2018年排第6位;另外臺灣已經連續4年維持220mm晶圓製造能力世界第1;半導體製造占全球21.8%,領先南韓(21.3%)、日本(16.8%)、北美(12.8%)及中國(12.5%)。
司徒文也指出,臺灣在民主、自由方面的成就也足以稱道,並且自由是臺灣在幸福指數亞洲排名第一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在InterNations網站針對旅外人士所作的調查中,臺灣被選為2019年全球最適合居住和就業國家,理由包括擁有良好的醫療和生活品質及就業機會。
其實,司徒文在文中提到的臺灣成就,我們或多或少在媒體上都看過,但部分國人卻仍然覺得不夠好,不足讓臺灣國力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正如司徒文所說,以臺灣的土地面積及人口數而言,臺灣就是一個中等國家,不是大國,所以強要以大國的標準來衡量自身,就總是會對自己國家缺乏信心。
因此國人要試著調整自我評價的標準,不要再動輒拿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大國來相較,並削弱自己的信心,而是真正認清自己的定位,學習欣賞自己的好。當然,我們不可妄自尊大,拼命造神,認為臺灣已好到無以復加;不過,也無須妄自菲薄,陷入失望的深淵,難以自拔。
學著以正面的心態來看待臺灣,為自己的成就欣喜喝采,為自己的不足檢討改進,或許是國人應該要重新學習的一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