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20年4月16日 13:05 何語嘈

WHO抗疫作為荒腔走板 映照出國際組織的侷限性

WHO引發國際組織運作的爭議

因著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對抗新冠病毒的一連串作為荒腔走板,引發歐美許多國家的不滿,指責因為WHO幫中國隱瞞疫情,且在疫情初期反對會員國對中國採取旅行限制,導致歐美國家疫情大爆發。4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暫時停止提供資金給WHO,在此之前,更傳出消息,美國計畫成立新的組織取代WHO。然而,停止提供資金給WHO,或成立新的組織取代WHO,未來就會比較好嗎?

國際組織成敗只取決於會員,沒有其他

國際組織的成立本是為共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各項問題,因此如何透過這個組織凝聚共識,促使各會員採取一致的行動,甚至必要時賦予這個組織一定的監督、管理權力,都是帶著美好的期盼。

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當組織開始運作時,其實就代表著政治行為也伴隨著發生,各種利益糾葛就會逐漸浮現,尤其是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更是如此。因此,會員國間的明爭暗鬥就稀鬆平常,只要彼此不要鬧到決裂,都還是茶壺內的風暴,但如果玩到翻桌,那這個組織也就名存實亡了,一次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算是聯合國的前身吧)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後的國際組織,除了聯合國因美蘇爭霸致使功能發揮受限外,其他組織只要不是高政治性,在大國協調下都發揮一定的作用,如世界貿易組織(WTO)及其前身貿易及關稅總協定(GATT)對於奠定國際貿易秩序,解決國際貿易紛爭,促進世界經濟交流與合作,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對於世界的和平、穩定也產生良好的影響。

從上述例子可見,國際組織的存亡興衰基本決定於各會員的態度,只要彼此願意合作,並遵行組織規章,這個組織通常都能發揮功能,但如果彼此利益衝突嚴重,這個組織功能就難以發揮,甚至面臨關門的危險。

中國搶佔國際組織的主導權需要密切注意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國際組織面臨另一種新的情勢,就是國際組織的中國化,一方面是中國不斷搶奪聯合國下各國際組織的最高行政領導職務,根據「國際組織大戰開打:為什麼『別讓聯合國等於中國』,現在變得這麼重要?」(Lukas Niu/「媽,我明天要出國」,換日線,2020年3月9日)的敘述,目前已經有包括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在內的4 個國際組織是由中國籍人士擔任總幹事或秘書長,這是非常不尋常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一個以上的國際組織的情形。然而,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合作,利用一會員國一票的制度優勢,確實更容易做到。

另一方面,中國不斷利用這些國際組織發揮影響力,甚至作出有利中國利益的決定,這次WHO多方袒護中國,或是之前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官網封鎖支持臺灣的推特帳號,正是中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日益加增的結果,這對臺灣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臺灣的國際空間將會受到更多的擠壓,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國際組織註定的不美好

雖然每一個國際組織的成立,我們都帶著美好的期盼,希望藉由該組織的專業,為世界、為人類帶來更多希望,但是背後政治力量的角力與操控,卻造成國際組織的運作必然受到限制,結果就是,有時面對問題無法作專業判斷,或專業意見無法充分表達;有些人的權益被排除在這個組織的照顧範圍之外,只能自救。

因此,假如美國主導成立取代WHO的新組織,這個新組織就能運作良好嗎?或許吧,如果這個組織能打破歷史經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