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圖/何語嘈

今年12月18日臺灣將進行「反萊豬」、「公投綁大選」、「重啟核四」及「珍愛藻礁」等4項公投,中選會已陸續舉辦幾場公投說明會,希望讓全國民眾對這4項公投內容有所了解,正反雙方更已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導,希望爭取民眾的支持,然而不管公投結果如何,臺灣面臨的電力短缺、國際貿易、環境保護等相關問題都無法獲得根本的解決,因為這些議題除了「公投綁大選」外,都需要全體國人在獲得完整資訊的前提下,充分討論、辯證臺灣未來的走向,才可能得到最適方案,這次的公投反而就像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說的,是對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施政信任投票,主觀感受凌駕於客觀論證之上。

圖/Pexels

Covid-19的來襲,讓全世界的生活型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工作、就學都在家裡連線進行,全家人不論願不願意,幾乎24小時待在一起,有些時候增進了彼此情感,但對於已經有摩擦的家庭來說,疫情造成的壓力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很容易因一點小事就引爆了衝突。疫情爆發的兩年間,大規模封鎖的國家家暴案件增多,平時只要逃跑就好,但疫情期間卻無處可逃。

圖/Pexels

有一種餓,叫做阿嬤覺得你餓。翻開兒時記憶,阿嬤總是會偷偷塞錢給我去買飲料喝,冬瓜茶、汽水…,常常剛吃完飯,轉頭就問我說想不想吃冰、想不想再吃點什麼。長大後回想起來是很珍貴的回憶,但如果換到我爸媽的立場,再回到那個時候的話,或許就不是這麼溫馨的情況了。

圖/黃老斯

「不要對小孩發怒!」在路上隨便抓人來問,絕對不會有人反對這句話,但實際有孩子的父母就會知道,面對作息不受控,又無法和他溝通的小小孩,腦中的理智線每瞬間都有斷掉的可能。

媽媽們一定要在「母親」與「工作者」之間二擇一嗎? 圖/Pexels

「孩子剛出生要自己帶嗎?」相信是所有媽媽在生產前都相當苦惱的問題。住在台北的小高媽媽,曾經在英文出版社工作,她選擇辭去工作自己帶孩子,但卻不自覺陷入情緒的低潮;而在高雄的Amy媽媽也是一位全職媽媽,老大自己帶,但老二卻選擇請保姆一起照顧。在媽媽和準媽媽的世界裡流傳一個信念,認為在三歲之前是孩子的成長黃金期,要給予愛和陪伴,才會讓孩子的身心有好的發展,因此就衍伸出「孩子三歲前媽媽要自己帶」的一派說法。然而,陪伴孩子的方式真的是非黑即白嗎?媽媽們一定要在「母親」與「工作者」之間二擇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