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圖/黃老斯

「不要對小孩發怒!」在路上隨便抓人來問,絕對不會有人反對這句話,但實際有孩子的父母就會知道,面對作息不受控,又無法和他溝通的小小孩,腦中的理智線每瞬間都有斷掉的可能。

媽媽們一定要在「母親」與「工作者」之間二擇一嗎? 圖/Pexels

「孩子剛出生要自己帶嗎?」相信是所有媽媽在生產前都相當苦惱的問題。住在台北的小高媽媽,曾經在英文出版社工作,她選擇辭去工作自己帶孩子,但卻不自覺陷入情緒的低潮;而在高雄的Amy媽媽也是一位全職媽媽,老大自己帶,但老二卻選擇請保姆一起照顧。在媽媽和準媽媽的世界裡流傳一個信念,認為在三歲之前是孩子的成長黃金期,要給予愛和陪伴,才會讓孩子的身心有好的發展,因此就衍伸出「孩子三歲前媽媽要自己帶」的一派說法。然而,陪伴孩子的方式真的是非黑即白嗎?媽媽們一定要在「母親」與「工作者」之間二擇一嗎?

圖/Pexels

香港過往的榮光不再,相信已是多數人的共同看法,差別只在於未來的香港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仍是中國引進國外資金的重要管道?還是變成一個普通的城市?縱使香港人內心充滿不捨與唏噓,但方興未艾的移民潮,正代表香港人已認定未來的香港多半只是一個如同中國大陸內部的普通城市。因為在大一統的國家體系下,邊陲地帶永遠只是扮演邊緣角色,或許因緣際會下會短暫發光,但注定無法成為這個國家的重點關注對象。

圖/Ketut Subiyanto

在COVID-19出現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應該沒想到,我們離大規模傳染病的距離是如此地近,近到讓我們猝不及防。畢竟之前的SARS、伊波拉、H1N1都沒有如此快速、大規模的傳染,且致死率很高,因此不會影響多數人的生活。上一次類似的傳染病,還得回溯至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

圖/Pexels

「另眼看歷史 共產世界大歷史:一部有關共產主義及共產黨兩百年的興衰史」讀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