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陳世斌上課重視表達,除了講述還會請學生上台講解例題。圖/陳世斌提供

近年國內興起「學思達」浪潮,許多老師發現填鴨式的教學已不適用於今日,紛紛嘗試「翻轉」;執教21年的數學老師陳世斌,儘管將屆退休年齡,依然積極地在任教學校五峰國中推動翻轉教育,讓人感受到老師對教育的熱忱,也感受到傳統教育亟欲改變的迫切性。

美國精神科醫師Miriam Grossman呼籲應重視性平等教育對孩童之危害。圖/Parents Alliance of Ontario

「多元成家立法」草案包括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家屬制度,三個草案各自獨立,同時送入立法院審查,其中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草案首先獲得足夠提案立委人數的連署,在2013年10月25日通過一讀,伴侶制度草案、家屬制度草案仍在審查階段,台灣2016大選當前,此草案再度引發許多爭議與討論,家庭守護團體擔心,修法極可能在對話不足的狀態下,由少數立委操作而包裹表決、偷渡闖關。

嬰幼兒透過玩耍在腦中進行複雜的演算。圖/網路資源

過去20年的發展科學研究完全顛覆我們對嬰幼兒的看法:愛哭鬧、 不通情理、自我中心、不能理解其他人的觀點,或不了解因果關係。馬太福音中耶穌曾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耶穌可能想勸勉人們要像小孩般謙卑,有趣的是,在學習和思考上,「小孩的樣式」竟然也能給大人許多啟發!心理學家Alison Gopnik的研究告訴我們,某方面而言, 寶寶的思考像是頂尖聰明的科學家。

偏鄉教育媒合平台。圖/教育部

台灣偏鄉學校時常招不到教師,在物資與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讓偏鄉兒童的教育落後城市兒童一大截。然而現在是青年旅遊正夯的時代,若讓台灣有志青年們也來偏鄉打工度假,看見鄉村的美,才能有機會留下寶貴的人力資源!教育部國教署建構專用平臺「偏鄉教育媒合平臺」及「鹿樂 偏鄉不遠~偏鄉教育群眾協力募集平臺」,藉此整合社會各界的愛心資源,改善城鄉資源落差的困境。並於16日由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親自主持偏鄉教育資源募集平臺啟用記者會,未來希望透過此二平臺將各式教育資源送進真正有需求的偏鄉學校。 

來自香港的心理學博士 李雅言與底下學員互動熱烈。圖/鐘暄伊攝

隨著世代更迭、科技進步,年輕學子的能力不容小覷,再加上台灣各領域鬧「人才荒」等問題,教育部國教署為高中資優生辦理「高層次思考技巧與實作」的營隊活動,藉此強化學生的批判思考、創造思考及問題解決等能力,並提升對自然與社會的關懷,讓大家一同關心社會議題。除了找來香港心理學博士、師範大學教授規劃課程內容,還有國高中、小學主任教師擔任營隊輔導教師,讓2天1夜的假日營隊充實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