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24年1月29日 16:12 何語嘈

自己的民族自己救-《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讀後心得

過去歷史課本總是告訴我們,因為夏桀、商紂殘暴無道,人民生不如死,所以商湯放桀、周武伐紂都是順天應人、弔民伐罪之舉,實乃正義之師也。因此在無數人心中,夏桀與商紂王都是暴君的代名詞,商代夏、周代商也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但這是全部的歷史事實嗎?在殷墟考古之前或許是,因為歷朝歷代的史官、文人都是這麼寫的,但隨著考古工作持續進展,一些被刻意掩蓋的歷史事實逐漸被揭開,原來周滅商的歷史是如此血淋淋,令人不忍卒讀。

2022年10月1日出版,中國青年學者李碩的歷史著作《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一問世即引發熱烈討論,因為他利用中國幾十年累積的考古發現與相關文獻,加上他個人的突破性思考,揭開古代中國曾存在的大規模人祭事實,打破人們對上古民風純樸的浪漫想像,發現原來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文明」竟是如此「野蠻」。

內容簡介

本書一開始先爬梳及介紹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狀態,以及可能是夏朝存在的證據-二里頭文化,其中包括零星出現在某些部落的人祭文化,試圖透過放大歷史時空背景引導讀者先理解歷史發展脈絡,建立閱讀本書的基礎,最終順利進入本書要呈現的重點。

依據作者研究,新石器時代華北地區某些部落形成了人祭的信仰,並被二里頭文化沿襲了,隨後在商朝達到頂點。為何在商朝達到頂點?為了凝聚向心力。因為商朝的建立者並不是單一部族,除了商族之外,還有其他幾個部族,因此藉由人祭,將獻祭者(商族及其盟友)與被獻祭者(戰俘)區別開來,明確地區分我方與他方,從而使我方內部向心力得以凝聚,同時也顯示我方的高人一等(我方可以宰制他方的生命)。

此外,人祭也是為獲得諸神(含升天的商朝先王們)的庇佑,歷代商王相信獻上的祭品越豐厚越能得到諸神的歡心,因此透過征服周邊其他部族,將這些部族的領袖及強健的男子獻為祭品,就成為商王重要的工作之一。雖然曾經有過某位商王及部分商人想改革這種血腥的人祭,改利用其他祭品,如牛、豬、狗、青銅器,但未成功,反而引發數十年的內鬥,終究還是回到人祭的傳統。

隨著時間來到商朝後半,人祭規模越來越大,祭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除了持續對外征戰捕獲戰俘充當祭品外,投靠的周族也協助他們捕獵用於獻祭的羌人。周族本居住在西部邊陲,受到周邊戎人侵迫,在古公亶父率領下重回周原,希冀得到商朝的保護,作為代價,周族在防護商朝西部邊疆的同時,也必須協助提供人祭的祭品,就是他們曾經的同族-羌人。

然而,周族雖然盡力滿足商王朝的需求,但因著勢力的增長,周族也遭受商王朝的猜疑,最終周文王姬昌被拘禁在殷都,面臨隨時可能成為祭品的恐懼。在被拘禁期間,文王利用從商人習來的卜算技術,推算他親歷的諸多事件的吉凶,並一一紀錄,發展成為《易經》的卦、爻辭體系。其後在文王兒子們的努力奔走,以及付出長子伯邑考被紂王做成肉羹的代價後,文王終於獲釋,回到周原。經歷了朝不保夕的命運,堅定文王“翦商”(除滅商王朝)的決心,並推算“翦商”的戰略。

在營救文王的過程,周族不只結好商王朝某些貴族、重臣,也與熟知商王朝虛實、知識、技術的姜太公建立同盟關係,為翦商大業打下基礎。然而回到周原不久,文王就離開人世,未竟事業交由次子周武王姬發接力完成。不過面對龐大的商王朝,周武王內心的壓力可想而知,不僅擔心商王朝得知“翦商”的密謀,也因不像文王有卜算的能力,前路茫然未知,再加上親眼目睹親兄伯邑考的犧牲,以及殷都大規模的人祭,武王常作惡夢無法安眠,端賴弟弟周公的解說與鼓勵,才能堅持翦商的大業。

經過幾年的經營,周族將周遭許多部族、小國拉進翦商的陣營,並趁紂王派出大軍遠征江淮,殺叔父比干、囚禁叔、兄箕子、微子啟,弄得統治集團人心惶惶之際,武王率軍進攻商王朝,最終除滅商朝,並在殷都模仿商人的人祭行為,宣示天上的諸神已離棄商人,天命歸於周族。

武王死後,因成王年幼,由周公輔政。親眼目睹父兄的遭遇,以及殷都人祭的慘無人道,周公下決心徹底禁絕人祭宗教,不僅禁止再舉行人祭,更銷毀有關商代人祭的文獻紀錄,並重新建構一套基於“德”的世俗政治與道德體系,將天命的歸屬與統治者的德行結合,棄絕利用人祭交換神明庇佑的觀念,正式與諸神告別,請諸神遠離人世。

對於父親周文王發展出的易經及其爻辭,周公不好廢棄,就重新撰寫爻辭,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以另一套激勵人奮發向上的爻辭來替代原先父親撰寫的,可謂所有面向都考慮到。經過周公的努力,終於讓華夏民族擺脫血腥的文明,開創了正向、以禮樂為核心的新文明。

心得感想

初讀本書,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雖無法與當年閱讀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賈德‧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相比,但也所差無幾,都幫助筆者開拓理解歷史的新視野。憑著殷墟考古的發現與相關文獻的爬梳,本書作者李碩竟能演化出一本歷史鉅著,並且以生動的筆法描繪出相關歷史場景,但也不會為了吸引更多讀者而編造、虛構沒有根據的內容,書中內容基本都有所本,可說是天生要吃「歷史」這行飯的人。

本書內容十分豐富,每個人閱讀應該都有不同著重重點,以及不同的心得感想,筆者本人對周族自身的奮鬥與自救最有感覺。雖然當初只是一個小部族,為了生存還需要到處遷徙,甚至還必須投靠商王朝以獲得保護,但無損周族生聚發展的決心與意志,在周原立定腳跟後,打著商王朝的招牌威嚇拉攏周邊小部族,逐漸成為商朝西部邊陲的主要國家,當地的老大。

其後,雖引起商王朝的疑慮,周文王甚至被帶去羑里拘禁,面臨隨時成為人祭祭品的危機,但在營救文王的過程中,周族不僅結好部份商王朝貴族、重臣,也與熟知商王朝虛實的姜太公結盟,最後在付出文王長子伯邑考被殺做成肉羹的代價後,成功使文王獲釋,且被紂王封為西伯,有了管理西方臣服商王朝諸小國、部族的名份、權力,以事後結果論來看,周族算是化危機為轉機,成功度過部族遷回周原後的最大危機,也為其後的翦商大業奠定成功的基礎。

文王回到周原後,如果缺乏勇氣與決斷,周族可能就因循果且,繼續替商王朝看管西部邊疆,捕捉人祭所需的人牲,然後揣揣不安地等待商王不知何時會落下的憤怒之鞭;然而文王選擇了翦商這條極為艱辛的道路,比較商王朝與周族的實力,兩者明顯不在同一量級,面對商王朝這一龐然大物,周族稍有不慎就是滅頂之災,過去的積累一夕化為烏有,其中的壓力是外人難以想像,不過成功了就可擺脫看人臉色的日子,也擺脫了幹捕捉人牲的髒活,以及自身隨時也可能成為人牲的命運。

選擇走翦商這條不歸路後,周族的命運就如履薄冰、如履深淵,一方面要聚集所有力量,縮小與商王朝之間的實力差距,一方面又要避免被商王朝察覺他們的意圖,在他們尚未成事之前就以泰山壓頂之勢摧毀整個周族,這已經不是一人、一家之成敗,而是整個周族成千上萬人的生與死,因此領導者與其臣屬的意志、勇氣、能力至關重要,以結果來看,周武王、周公、姜太公等周族領袖顯然具備堅定的意志、非凡的勇氣與優秀的能力,縱使在過程中周武王有時也會有驚懼、茫然,但最終克服了,並且達成翦商的目標。

回頭看,從一個被欺凌的小部族到最終滅掉商王朝,取而代之成為新的統治者,周族的成功雖然有點奇蹟的成分,但自身的努力與奮鬥卻是主要的因素。與其將一切人生的不順與困阨歸諸於命運,不思放手一搏,改變自身的處境,還不如選擇走一條艱難的道路,即使被社會鐵拳揍得鼻青臉腫,落得遍體麟傷,但至少已經為自己拚搏過。綜觀周族的全部奮鬥經歷,腦中不禁浮現出一句話:「自己的民族自己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