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24年3月28日 10:28 何語嘈

反思太陽花運動 10年後台灣經濟走出自己的路

318太陽花運動迄今已10年了,猶記得當時學生衝入、佔領立法院時,自己其實不太認同,認為將違害臺灣的民主發展,也似乎與「不合作運動」所標榜的非暴力不太相同,更覺得阻礙與中國間的經貿交流,將使臺灣走入經濟發展遲礙,生活水準難以提昇的死胡同。然而10年過去了,臺灣並沒有因為未與中國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陷入發展停頓,反而經濟發展達到了新高度,箇中原因已經有太多探討,所以本文不再就這方面討論,而是想分享個人想法在這段期間的轉變歷程。

起初對太陽花運動不以為然

首先,個人成長於黨國統治的末期(蔣經國先生過世時,正就讀於高中),學的還是中國歷史與地理,臺灣的歷史與地理只是課程的一小部分,因此對「中國」是有一定情感的投射,也懷念「中國」過往的歷史榮光,認同與中國應有更深入與頻繁的交流與合作,對親中派主張「利用中國」是予以認可的,所以雖然支持本土派民主政治深化的主張,但對他們與中國保持距離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

其次,大學時期全球化熱潮席捲而來,加上共產集團土崩瓦解,人們樂觀地相信民主制度將在全球各地生根茁壯,世界雖難免仍會有區域性衝突,但不會再有世界大戰或壁壘分明的冷戰。並且相信中國雖然有89天安門事件(六四事件),但隨著與世界各國貿易,中國人均收入提升,中產階級逐漸擴大,對民主的訴求將會更加熱切,終究將促使中國政治發展轉向民主之路。

何況太陽花運動發生前,臺灣經濟發展確實呈現低迷狀態,不僅投資不振,股市冷颼颼,「22K」更彷彿是對青年的詛咒;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外資雲集,經濟年年成長,是世界各國眼中的經濟強國,兩相對照之下,臺灣更顯得前景黯淡無光,當時紫光集團趙偉國狂言要買下台積電、聯發科等指標性公司,甚至還有中國富商陳光標高調來臺捐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主張臺灣應該加強與中國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就很理所當然,2012年馬英九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擊敗蔡英文,續任我國總統。

中共諸多作為改變認知

人的認知體系一旦建立了要改變是滿困難的,個人也不例外,但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家,它的一系列政策與作為竟然逐步修正我的認知,讓10年後的我竟然認同太陽花運動,也確定當時的確沒有比太陽花運動更能保護臺灣的方法,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有一股力量在保護臺灣,讓臺灣能避開危險,迎到現在的發展契機。

首先,貿易的本質在於平等與互惠,唯有如此貿易關係才能維持,貿易體系也才能持續運轉,然而中國長久以來不斷運用國家資本與各種保護措施來扶持中國企業,不僅助力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攻城掠地,也阻礙他國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雖然扶持本國企業是多數國家會採取的政策,但像中國政府如此明目張膽還振振有詞的倒是沒有。此外,以市場為籌碼強逼外國企業分享技術,甚至竊取外國企業技術,毫無智慧財產權概念,更屢屢逼迫外國企業站隊「臺灣屬於中國一部分」,以政治手段強力干預經濟領域,徒惹人反感。

其次,中共為了政治需要,或明或暗屢屢鼓動民族主義,藉由驅動其國人之愛國心,卸除其執政缺失之責任,或壓迫外國政府或企業屈從之要求,如與日本發生釣魚台主權的糾紛,掀起中國社會的排日潮,從拒用日貨,到打砸日本商店;美國在韓國設立薩德系統,中共就發出了禁韓令,也關閉樂天在中國境內的一些零售店,增加外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的複雜性與困難度。

再者,中共不只諸多政策措施造成外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的困難,也往往對其民營企業產生多重阻礙,畢竟中共從建政開始就不信任民間資本,執政後逐漸將所有企業收歸國有,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開放民營企業,但習近平上台後,「國進民退」為其政策方向,大企業成為打擊重點目標,阿里巴巴、騰訊的老闆都已不姓馬,還有民間企業家因政治因素成為牢中囚犯,甚至民營企業內要成立共產黨黨部,被共產黨牢牢掌控。

最後,所謂的「臺灣接單,大陸生產」更是重重傷害臺灣經濟發展,因為這種模式將徹底掏空臺灣的製造業,因為只有總部或研發部門在臺灣,但生產基地全在中國,臺灣就不會有製造業存在的必要,加上臺灣服務業及研發設計並未列世界前茅,如此不僅可能產生大規模失業,也將大幅壓縮薪資成長空間。此外,中國改革開放後,臺灣資金與人才不斷被中國磁吸,部分產業甚至幾近被連根拔起,因此臺灣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更需謹慎以對,不能只看好處卻忽略壞處。

結論:臺灣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更需謹慎以對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雖然世界貿易仍持續進行,但在美國持續推動「友岸外包」、科技脫鉤等相關政策後,隱然浮現「天下圍中」的態勢,雖然最後結果未知,但已難以回復之前的全球化景象。臺灣近年受惠於此種國際情勢,資金大舉回流,加上外國投資增長,不只股市指數屢創新高,稅收也大幅增加,再再顯示臺灣經濟絕對不能與中國綁在一起,否則不僅會受中國經濟發展減速之拖累,更可能被中國以商逼政。

歷史的發展可能在某個預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拐點,讓歷史走向出現變化,10年前的太陽花運動就是這樣的拐點,它不僅幫助臺灣避免被中國經濟同化,更讓臺灣發展出現更多可能性。雖然太陽花運動發生有多重因素促成,但就我而言,這也是再一次的「天佑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