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圖/擷自2016工人鬥總統臉書

近年來,因為民主政治制度發生效率不彰、治理失靈等諸多弊端,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討論,究竟民主政治制度是否已走到盡頭?民主政治制度如何改善才能重新煥發光彩?在此同時,採取經濟開放、政治威權保守體制的中國卻因著良好的經濟表現,頗受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追捧,認為中國的體制比較適合他們,西方國家也有部分學者認同此觀點,一時之間,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蔚為國際顯學,也被中國政府官員時常掛在嘴邊,自我標榜。然而,民主政治的優點如以民為主、言論自由、人人平等、免於懼怕等,是人類社會所追求的目標,也是過往許多人犧牲、付出生命所爭取到的權利,豈是可因追求經濟發展而輕易放棄。

有些時候,或許會感到疏離與孤獨。圖/PAKUTASO。

在每個人生階段,我們都不斷學習著如何拿捏與人相處的正確距離。在與人交談、往來的過程中,有時可能會因為彼此用字遣詞的習慣不同而遭到誤解或惹怒對方;產生這狀況的大多數原因,就是誤判了彼此的「心理距離」。

圖/網路

臺灣近20年來發展遲滯,相較於周邊其他國家的變化速度,臺灣彷彿被封存在時間膠囊中。有人覺得是民主化的關係,導致任何政策決策速度緩慢,進而拖累相關建設的速度;有人認為是政府官僚氣息沉重,無法快速有效地因應環境變遷,錯失臺灣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臺灣社會還沒學會「為自己負責」,凡事仰賴他人無條件幫忙,遇到不順、挫折先指責別人,而沒想過享多少權利,就應承擔多少責任。

首爾塔夜景璀璨奪目,被票選為十大韓流景點第一名。圖/PIXABAY

9月1至20日南韓旅遊官網舉辦「首爾十大韓流景點」人氣票選活動,共有超過1萬人次參與投票,且其中多數為外國人。票選結果前三名依次為:N首爾塔、景福宮、清溪川。

圖/取自網路

今年坎城影展午夜單元韓國災難片「屍速列車」,映後廣受好評,版權銷售全球156國,且在各國屢創當地韓國片票房紀錄。網路上也引發廣泛討論,觀眾以各種角度來探討影片,如導演拍片技巧、演員演技、人性探討;甚至認為導演以喪屍暗喻共產主義信仰者,全片其實在探討韓國的左派鬥爭與歷史事件。然而,如果將本部電影與韓國社會作對照,未嘗不可看成是導演在隱喻韓國現代社會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