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6日 18:45 鍾天選
孩子,爸爸希望你長大不要像我一樣!
台大醫師黃慧夫,因為一場醫療糾紛,徹底對台灣醫療體制失望,痛苦地在鏡頭前說出:「如果我的孩子要當醫師,我一定打斷他的腿!」畫面令人揪心。
一位醫師的養成,都需經歷醫學生7年、實習醫師1年及3年以上住院醫師的歷練,到成為主治醫師時,至少已經過了11年。其實,不只是醫師,會計師、律師、導演、音樂家、土木技師、水電技師、鐵工、軟體工程師、設計師等任何一種專業人士,都投入相當時間跟精力,才能在該領域獨當一面。
依據〈2017世界競爭力排名〉,前五名國家分別為:香港、瑞士、新加坡、美國、荷蘭。除了美國在原物料、土地、資源佔有規模經濟優勢外,不難發現其他幾個國家的地理規模跟台灣相近,也大多倚賴進口、金融科技、軟體整合,而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反觀台灣,因為科技快速進步而暴露出在教育訓練、人才、法令結構等指標的落後,甚至被人才外流的問題困擾已久,但其實並非毫無出路。以人才外流為例,這問題在各國並不罕見,荷蘭、南韓、中國也都有同樣的問題。不過,荷蘭同時也著力於吸引外籍人才,因此人才庫仍維持在理想水準。即使是南韓,對於外籍人才的相關法令規範也較台灣友善。
對於人才的重視,不應只倚賴政府施政,若人民對於本身專業、抑或是他人專業不予以尊重,在大環境普遍面臨薪資停滯、物價上漲的困境下,勢必導致削價惡性競爭,雪上加霜。
另外,各職業領域積極訂定符合時代趨勢之各種標章的同時,也應對社會大眾進行教育,不應只是期待大眾了解專業跟非專業的差異。專業人士在執行業務的同時,也必須注意自我保護,在施作過程中留下資料及數據以供佐證。
若參考各國狀況及發展來導入新技術及認證時,也須注意其根本是否符合台灣當地民情,而非依樣畫葫蘆,治標不治本,導致根本無法實際發揮應用之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