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12月8日 06:40 于志申

外籍人才延攬政策 註定成效有限

12月2日行政院毛院長聽取勞動部簡報後,拍板定案將大幅鬆綁法規以延攬外籍人才。政策分3大部分,在白領外籍人才部分,包括放寬評點制、取消雇主的資本額與營業額、外籍人才之配偶與子女符合評點制亦可在臺工作;在僑外生部分,比照適用評點制、取消人數配額、延長畢業後之覓職期;最後在藍領技術人才部分,則是針對在臺工作9年以上、具一定技術的外籍勞工,將規劃建立評點制,由原聘雇主申請轉為外籍藍領技術人才留臺工作,且可以申請在臺永久居留或歸化取得我國國籍。雖然政策方向正確,然而這樣的政策註定是成效有限,怎麼說呢? 

首先,根據勞動部統計,臺灣過去10年每年平均移出2萬到3萬名白領技術人才,成為人才淨輸出國,因此臺灣必須設法引進外籍白領技術人才,以填補人才缺口。但要引進外籍白領技術人才之前,政府是否有先檢討我國白領人才淨流出之原因?有無解決方案?其實人才流出的原因國內早就廣泛討論過,政府不會不知道,簡單地說,就是國內就業環境不利留下白領技術人才,包括薪資過低、沒有前景……等等,但這些問題政府解決了嗎?並沒有,因此臺灣白領技術人才繼續流失中;既然自己的人才都留不住,憑什麼可以吸引外籍白領技術人才?難道靠著臺灣的美食、人情味與美麗的風景就可讓他們願意領臺灣人自己都嘆氣的低薪,在臺灣打拼嗎?

當然不可能!相信政府與企業界都心知肚明。那為什麼政府還要高喊引進外籍白領技術人才?其實政府盤算引進的外籍白領技術人才絕對不是來自歐美先進國家,而是來自東南亞、印度這些薪資還低於我國的國家,因為對他們可能還有一些吸引力;然而政府沒想到的是,東南亞、印度的白領技術人才如果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其他國家可以領到比臺灣更高的薪資,他為什麼還要來臺灣?所以政府和企業界心裡深處想找得其實不是一流的人才,而是二流人才,甚至是三流人才,只有他們才可能接受臺灣的低薪吧。

其次,僑外生畢業留臺與藍領工人轉技術人才留臺政策,則是與時間賽跑的政策,或者可以說是「人才代訓再輸出」政策。說與時間賽跑,是因為他們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因為留學或在臺灣當勞工,對於臺灣的熟悉度遠勝於其他國家,加上不確定其他國家是否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所以先留在臺灣;此外目前臺灣薪資仍比多數東南亞國家高,他們如果有機會留臺工作,還是會留在臺灣而不是回東南亞,一旦東南亞的薪資或就業環境與臺灣一樣或差距不大,他們回去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畢竟人還是喜歡留在家鄉。而隨著東協經貿成長加溫,如無意外,東南亞國家追上臺灣的時間已所剩不多,所以臺灣要留下僑外生或藍領技術人才真的是與時間賽跑。

至於「人才代訓再輸出」則是如同臺灣白領人才流出一樣,當其他國家發現臺灣培養出的這些僑外生或藍領技術人才也是如此「便宜、好用」,絕對會立刻展開挖角行動,因為薪資或就業環境要比臺灣好似乎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所以臺灣等於是在幫其他國家訓練人才,訓練純熟了就輸出,如此周而復始,臺灣的競爭力也將在其中流失。

因此下任總統不論是誰,都要下決心改善臺灣的就業環境,不能再以壓低薪資維持企業競爭力這種思維來發展經濟,如仍抱持這種舊思維,臺灣永遠也別想延攬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