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釜山出現利用市民對於新冠肺炎(COVID-19)的不安感,不肖歹徒冒充公家機關和金融機構的詐騙電話,釜山市府積極教育消費者如何防範及自救。
據韓國金融監督院資料顯示,至2月15日釜山市的詐騙簡訊累積件數,已達到一萬多件。歹徒利用電話冒充確診者等,跟他人說:「我是確診者,去過你的餐廳」,如此向公司行號詐騙金錢的簡訊近來逐漸增加。
對此,釜山市府表示 :「絕對不要點擊可疑的網址、儘可能不接聽陌生來電,如果感覺可疑就立刻掛斷電話是最好的方法」。同時也教育大眾,對於容易被詐騙電話欺騙的年長者們,可以向他們往來的銀行申請延遲轉帳功能,若想從源頭阻止外洩的個人資料被利用、試圖從國外提領現金的話,也有申請遮斷國外 IP 服務的好方法。如果萬一遭到語音詐騙,錢已經匯出的話,應該立即打電話到銀行的客服中心、或是警察局、金融監督院要求其幫忙立即凍結帳戶。
釜山市府說,利用市民們不安心理進行電話詐騙,其罪行實屬嚴重。另一方面,為了預防社會大眾遭到電話、簡訊詐騙而積極實施消費者教育,同時與金融機構合作,制定宣導對策,期望不讓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被譽為全球三大宗教盛事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將於3月19日至3月28日舉辦,為期9天8夜,預估會有十幾萬人從臺中南下至嘉義。雖臺灣尚未爆發新冠肺炎大規模社區感染而未禁止大型聚會,但正值防疫期間,許多民眾湧入大甲鎮瀾宮臉書粉絲團留言,希望取消今年的遶境活動。作為目的地的嘉義縣新港鄉,部分鄉民也希望地方能有相關配套,甚至取消活動改為直播進行。對此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表示,目前除役是最重要的事,「但還沒有那麼嚴重,大家不要恐慌,媽祖會保護大家」。
宗教聚會成南韓疫情破口
南韓第31例確診婦人,在出現肺炎症狀後,仍於2月16日參加大邱新天地耶穌教會的主日聚會。之後短短1週內,南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自未滿50例,暴增至近800例,其中半數與大邱新天地教會的群聚感染有關,顯見大型宗教聚會「人數多、密切接觸」的特性,容易成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溫床。
在疫情嚴重的各國,為避免進一步的群聚感染,皆採取關閉聚會場所的措施。中國當局下令自1月29日起,關閉境內所有的佛寺、教堂、清真寺;天主教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也宣布暫停公眾彌撒2週,鼓勵選擇線上收看彌撒;新加坡天主教堂2月15日起無限期暫停彌撒(當時國內已有76例確診)。
防範未然 部分教會提前採取措施
若說以上教會是因為國內疫情嚴重不得不關閉,也有部分地區的教會在疫情爆發前就先採取行動。在臺灣,自1月30日起,包括基督教長老教會、臺灣聖公會、新店行道會等教會組織,皆向教友公告勤戴口罩、洗手消毒、減少公開聚會等防疫措施,甚至部分聚會改以線上禮拜的方式進行。而在南韓,基督教福音宣教會(攝理教)在疫情大規模爆發前,就讓教友全體戴口罩進行禮拜,並派醫務人員量體溫及落實雙手消毒,大邱疫情爆發後則使大邱教友在家中進行線上禮拜,避免群聚感染的可能性。
宗教活動外 大型聚會也頻頻取消
除了宗教活動以外,一樣有大型人口移動的國際馬拉松也相繼取消,繼日本東京馬拉松、名古屋馬拉松宣布取消一般賽事後,為防範外籍人士帶入新冠肺炎疫情,2月21日北韓也宣布取消4月舉辦的平壤國際馬拉松,即便那是北韓一年中最重要的觀光收入之一。
雖臺灣目前尚未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但從零星社區感染個案來看,不可否認臺灣尚有可能有未知感染源,何時會再有新的感染案例仍未可知。雖然大甲鎮瀾宮表示,參加與否是信徒的自由,同時也鼓勵信眾應該要對媽祖有信心,相信疫情都會被媽祖消滅。但比起提供口罩、消毒,或是鼓勵信眾的信心,廟方或許該思考防範未然,直接避免大型群聚的場合,而非等疫情爆發後才亡羊補牢,屆時後果將是全民承擔。
參考資料: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全世界共確診超過7萬5,000例、死亡2,461例,除中國外,鄰近的日本、南韓也正式進入社區感染階段。臺灣目前確診30例,除第24例、27例、28例尚未找到感染源外,其餘病例皆掌握源頭,尚未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而這與行政單位快速的決策,以及民眾高度配合有關。以下盤整從2019年12月31日中國正式向WHO通報新冠肺炎起,臺灣防疫的4點關鍵決策:
一、及早實施邊境管制
二、徵用口罩,增加口罩產能並採取實名購買制度
三、延後開學,杜絕可能的群聚感染
2020年2月2日,政府宣布高中以下學校延後開學2週,同時加強課輔機構的衛生消毒與量體溫措施。為使家長方便照顧小孩,父母一人可請防疫照顧假,雇主不得拒絕。
政府於第一時間採取嚴格的管制措施,同時積極管控並分配防疫物資,加上民眾普遍具有防疫意識、積極配合政府政策,使得臺灣目前確診病例控制在30例,僅發生小規模的家庭群聚感染。但新冠肺炎傳染力強、潛伏期長,未來仍可能發生社區感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傳播錯誤訊息,全民與政府一起共同防疫。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2月21日,全球已有30個國家受到新冠病毒(COVID-19)的影響。各國除了防止疫情蔓延,開發可預防的疫苗、可治癒的藥物也極為重要。臺灣的研發實力也在此波疫情再度發光,國家衛生研究院(簡稱國衛院)和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積極投入疫苗、藥物研發,20日宣布已成功合成出實驗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
2月20日國衛院在總統蔡英文視察時報告,已經完成美國實驗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毫克級合成,且化學結構確定,純度達97%,預計2星期內就可提升到公克級合成,有助促成台灣自行製造。
同日,中研院也傳出好消息。2月6日中研院陳榮傑副研究員的研究團隊接獲指示,2周後「百毫克級德西韋」即合成完畢。14天前合成原物料尚在缺貨,因此團隊採用從零開始的合成方式。陳榮傑說,經過10多個複雜步驟,其中還有一些化合物必須透過更精密的再結晶方式純化,終於在2月20日取得經光譜鑑定,合成出純度達97%的瑞德西韋。廖俊智院長也強調,未來因應疫情所需,可透過技術授權在臺灣大量生產,但希望備而不用。
國衛院以及中研院的成果顯示台灣整體防疫的重大進展,同時也體現了台灣醫療學術的堅強實力,為此次防疫戰注入一劑強心針,也為全台防疫照進了一道曙光。
英籍郵輪鑽石公主號自2月4日結束航程返回日本橫濱港起,開始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以外最大的群聚感染事件。經過14天隔離期,至2月18日鑽石公主號已確診542例,除確診病患於日本當地就診外,經檢驗為陰性的乘客即可下船,非日本籍的乘客由各國政府接回。2月21日晚間10點15分左右,19名國人已搭乘專機返臺,乘客之一的魔術師陳日昇表示:「我們相信臺灣醫療體制、尊重政府決策,相信一定會平安度過的」。
離船後直接解散 日政策遭質疑
2月18日隔離期滿,日本政府宣佈經檢驗為陰性的乘客可直接解散返家。但傳出有乘客直接前往壽司店用餐,也有乘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造成日本民眾反彈,質疑政府決策恐太有自信。與日本不同,美國、加拿大、香港、澳洲、臺灣等皆採取返國後檢疫並隔離14天的作法,以防止疫情擴散。
謹慎處理 防止交叉感染
美國以包機將鑽石公主號旅客接回後,有一名乘客在飛機上不斷咳嗽,後被檢驗出為陽性,顯示在密閉的飛機環境,有很高機會成為另一個傳染場所。為避免交叉感染,臺灣包機採取以下措施:
1) 乘客全程穿防護衣及護目鏡。
2) 不提供機上服務,不提供廁所。
3) 1人坐1排,減少交叉感染。
4) 包機進入停機棚,乘客不經空橋。
5) 下機後1人1臺救護車送至醫院檢疫。
感謝政府與醫療人員 我們回家了
魔術師陳日昇在鑽石公主號隔離期間,曾透過直播傳遞鑽石公主號的狀況。在今日包機抵臺後,他再次透過直播表達對政府與醫療人員的感謝,並表示會配合政府政策:「我們已經結束在鑽石公主號的第一關,接下來要面對在臺灣的第二關,我們要有信心,相信臺灣醫療體制、尊重政府決策,相信一定能平安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