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1月18日 20:12 邱真/整理報導

教育部推 「三分鐘認識網路沉迷」懶人包

孩童長時間使用社群網站,易產生焦慮或情緒不安等問題,無法將虛擬與現實區分開來。寒假將至,教育部為避免學生3C用品不離手或沉迷網路,推出「三分鐘認識網路沉迷」懶人包,提醒網路沉迷的特性、可能的身心危害和預防方式。

網路沉迷有三種特性:過度的網路使用時間、無法控制的上網行為和上網行為影響日常功能。當看到3C產品時,有想上網的衝動,且精神較為振奮;當被迫離開網路時,容易出現空虛感或心神不寧等。網路沉迷會對身心造成危害,如作息混亂、近視加深、乾眼症、影響腦部認知與注意力發展、假性幻覺(以為手機來電)和社交畏懼等,不可不慎。

美國心理學家家 Kimberly Young 提出 8 個檢測指標,若符合 5 種以上就可能為沉迷 :(1)離線後仍想著上網的情形、(2)覺得要花更多時間上網才能滿足、(3)多次努力想要控制或停止上網,但卻總是失敗、(4)想要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覺得沮喪、生氣、(5)上網所花的時間比預期更久、(6)寧願失去人際關係也要上網、(7)曾說謊,隱瞞自己的上網狀況、(8)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紓解罪惡、焦慮等感覺。

教育部提醒,應多注意孩子的上網行為,如建立固定上網時間、培養上網外的興趣,避免孩子過度沉迷網路與對網路人際關係的依賴;家長也可和孩子共同制訂上網公約,並安裝教育部「網路守護天使(NGA)」軟體(http://nga.moe.edu.tw/2014/download.html),協助孩童妥善管理上網時間和隔離不雅內容。

「三分鐘認識網路沉迷」懶人包https://isafe.moe.edu.tw/files_1/file/article-szvekbghux.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