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10:26 邱真/整理報導
大數據結合國中小教科書 SmartReading讓孩子適性閱讀
有時孩子翻了幾頁書,乾脆擺到旁邊,吵著家長要陪讀,可能是書本難度超出孩子閱讀能力,無法理解內容而影響看書的興趣。如今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團隊研發了「SmartReading慧讀,會讀」系統,可分析書本內容難度後分級,也可立刻精確測得學生閱讀能力,甚至系統會自動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程度的書籍,從小養成孩子閱讀習慣。
該團隊開發出一套智慧型文本分析器(Chinese Readability Index Explorer,簡稱CRIE),CRIE是一套結合閱讀心理學、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及機械學習演算法的多功能文本可讀性分析系統,從社會、自然及體健等教科書共計5611篇文章萃取出一到十二年級的「知識概念空間」,不但可以同時預測不同領域文章的可讀性,其準確率更高達82.07%。透過CRIE,可以對所有的閱讀材料,進行有效的難度分級,解決了過去訂定書本適讀年齡的盲點。
另外, 要準確地測量學生的閱讀能力,傳統上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測驗才能達成,但是過量的題目卻會造成學生作答上的疲乏,降低測驗的可信度。為此,宋教授團隊研發出一套可全面診斷學生閱讀能力表現的評量工具,稱為閱讀能力適性測驗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Chinese Competence,簡稱DACC) ,用來評量學生的閱讀程度、詞彙量、句子理解與段落推論等能力。DACC的優點為受測者接受測驗的長度(即施測的題數)可以不需太長,但又不會犧牲測量的精確性,每答對一題下一題會更難,當答錯下一題就會比較簡單。截至2015年11月止,已有一萬多位中小學生完成DACC的評測。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昭旭提醒,學習語言和數理不同,沒有標準答案,利用嚴密的系統篩選讀物,有優點但也有缺點,長期閱讀自己程度相仿的書籍,很難學習更多詞彙,沒有新的知識刺激就無法再提升語文能力,反而讓語文能力受限。以寫作文為例,如果沒有大量閱讀深一點的文章,學習一些優美的詞彙,寫出來的文章就可能大同小異,反而容易窄化。他建議,除了閱讀適合自己程度的文章,偶爾也要挑戰艱難一些的文章,否則對正在學習語文的學生來說,沒有新的刺激反而會讓語文能力停滯不前。
「SmartReading慧讀,會讀」系統(http://smartreading.net/)整合了「智慧型文本分析器-CRIE」來分析讀物的難度,以及「閱讀能力適性測驗-DACC」來測量閱讀能力,讓孩子能夠迅速找到感興趣且又符合自身能力的讀物、擬定閱讀計畫、逐漸養成閱讀習慣。
目前已經在台北市、台東縣、苗栗縣、台南市等地採用,香港、印尼也展開研究合作,期盼未來能成為全球性的閱讀平台。在現今資訊飽和的時代,協助孩子進行更精緻的適性閱讀,帶動適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