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5月2日 11:59 Aliav

台灣的喝酒文化真的該改一改了!

「飲啦!杯底不可飼金魚……」
「有緣,沒緣,大家來做夥,燒酒喝一杯,乎乾啦!乎乾啦!」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豪飲、拚酒成了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也是台灣人展現「阿莎力」民族性的方式。
 
無論是啤酒、白酒、紅酒、XO到了台灣,都是一口乾,過去為了炫富喝XO,到現在有養生概念的紅酒,台灣人喝酒的「品味」,隨流行而改變,不變的則是豪飲的乾杯文化。究竟,台灣人為什麼這樣喝酒?有什麼飲酒文化?
 
南方朔在〈論述.權力.變遷 -台灣飲酒文化論〉一文中提及,台灣早期知識份子的「文酒」起源於明鄭,擴充於清代,光大於日據時代中前期,它的表現形式即是「吟社」、「詩社」。南方朔指出,「日據時由於政治的斷裂和文化的習慣性,以一種反彈的方式表現的更為昌盛,全台詩社兩百餘,詩酒競逐,多見滄桑。」
 
然而,隨著新文學興起,台灣的文酒文化也就無以為繼了。「文學形式、社會形式、飲酒的形式彼此同源,一環打破,全盤皆碎,」南方朔一語道破,沒有了詩詞後,也就失去了雅致的詩酒文化。」
 
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拿著一只皮箱闖盪天下的台灣商人,喝酒談生意往往是必要的手段,男人本來防衛心就重,喝到半醉半醒,在有意無意之間真情流露,彼此卸下心防,最後拿起麥克風高歌一曲,既交朋友又作生意。這時若有人一直推拖不喝,除了掃興之外,還會給人一種「假仙」、「不夠朋友」的氛圍,因而激起同桌的人一起勸酒。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鐵,喝出血」,「酒量等於工作量」、「白酒喝幾杯,訂單幾貨櫃」對承擔業績壓力的上班族來說,更是義無反顧地往死裏喝;甚至當同桌的女性說「你不喝,就是嫌我不漂亮」,對鐵漢子而言,簡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大家酒興正濃,一攤喝完轉移陣地續攤再喝,從來酒色財氣不分家,往往越喝粉味越重,不但傷了身體,瘦了荷包,甚至讓所愛的人傷心難過。
 
近幾年隨著健康議題漸被重視,加上經濟衰退、產業蕭條,國人喝酒的文化已收斂許多。但喝酒依然是台灣社會重要的社交工具。
 
台灣的男人,有如酒杯上快要滿出來又還沒滿出來的酒,這個狀態稱之為「表面張力」,不是Full Loading,而是Over Loading。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台灣查甫人》一書中提及:「表面張力是最好的暗喻,整個酒杯裝盛著最大可能的容量時,一方面是向別人炫耀示威披盔甲的狀態,另一方面卻是要戰戰兢兢地提防可能的意外,否則隨時就像氣球一般洩了……,透過這樣拚酒的表面張力,男人們才暫時放心自己真的是男人了。」
 
然而,過去是成年人為了工作,紓解壓力的飲酒文化,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少子化,小孩的經濟能力已經比以前高很多,台灣四處都可以買到酒,因此青少年要買到酒比起其他國家更容易,加上媒體與廣告的渲染之下,台灣飲酒的年齡層有不斷下降的趨勢。
 
儘管政府三令五申,加上祭出全世界最嚴格的酒駕法律,但因為沒有配套措施,因此許多年輕人因為喝酒發生生命的憾事的新聞並沒有減少,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去年1至12月,國內取締酒駕違規多達11萬5253件,其中,酒駕死亡人數169人,幾乎每2天就有1人因酒駕死亡。甚至甚至公務員,軍人、警察、校長知法犯法,帶頭做出最差的示範!
 
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過去在酒桌上談生意的文化,近來也隨著新生代的企業家的崛起,這風氣也逐漸產生改變,大陸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認為:「非要喝酒才能拿下的單子,肯定不是好單子;非要喝酒才能結交的朋友,一定不是好朋友。」黃銘董事長給皇明太陽能的員工下了一道禁酒令,要求所有同仁不喝酒,把時間與精力投入產品與服務的提升上,現在皇明太陽能成為年營收達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以上,是中國市占率第一的太陽能熱水器品牌。
 
台灣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因喝酒所引發的問題層出不窮,透過法律的規範是有極限的。過去喝酒文化有其時空背景,展望未來,為了讓下一代有健康成長的環境,更具備競爭力,改變台灣拼酒、勸酒、乾杯喝酒文化,就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