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 23:37 Umas Suqluman 巫瑪斯‧索克洛曼
保存布農文化 應推動氏族單位舉行射耳祭典
每年四月到五月之間,正是傳統布農社會小米成長、除草完後的農閒時刻,布農族人通常會在這段期間挑選吉日舉行打耳祭儀。目的除了尊敬善獵的英雄,同時訓練年幼男子學習射箭。對外來說,具有象徵射獵敵首的威嚇作用,對內則有團結氏族精神的意義,其功能涵括社會、宗教、教育、經濟和政治等。
然而,日本殖民時期,日人為了避免原住民族部落的聚集圍事,禁止原住民族所有傳統祭儀活動,同時將原住民族人從深山舊部落強制集團移住到日人方便控制的新居住地,導致傳統原住民生活型態產生強烈動盪,文化祭儀也因此停滯長達數十年,許多傳統祭儀在這段期間嚴重流失。
如今,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復振,希望搶救瀕臨消失的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習俗,但觀看政府年年舉辦的全國布農族射耳祭活動所費不貲,除了活動定位不明確,祭儀過程總是千篇一律地形式化展演,說穿了就是分配幾個部落,負責不同古調展演,讓老人家唱歌跳舞給觀光客與政客欣賞,另外再加上農特產展售,觀光意義與政治目的早已超越祭儀本身,全國布農族四個縣市,真正參與的族人比例之低,何來所謂文化傳承...
其中盲點可能在於以下幾點說明,首先,打耳祭本身的文化意義,即是從古時Asang(部落)的概念舉行,可能是一個氏族,或是一個家屋,但包含姻親或同盟聯合舉行。政府要復振打耳祭典,與其花大錢以行政區域如全國、縣市、鄉鎮為單位舉行,不如鼓勵推動以氏族為單位來舉行布農文化祭儀,除了較符合傳統意旨,更能讓子孫了解社群與各氏族間的關係、家族的遷移歷史,藉此讓布農子孫找回自我根源,瞭解並認同自我文化。
再來,就是目前國內放假體制,對於原住民參與傳統祭儀極度不友善,雖然內政部於99年11月2日修正發布「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讓原住民得以在歲時祭儀放假1天,但就如同漢人的農曆春節連假,或西方的聖誕假期一般,一年當中總有一段能與家人團聚圍爐、享受文化的珍貴時節,但許多族人至今仍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與氛圍參與重要的部落祭儀行程。原住民要的不是隆重華麗但離族人遙遠的觀光祭典,真正缺乏的是結合傳統美意與部落現況,能讓族人真正了解並參與的生活祭儀。
提出上述見解,並非是要指責政府的不是,而是希望趁文化瀕臨消失前,對症下藥、正確且即時保存美麗又珍貴的原住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