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25年4月30日 00:36 郭芷淇

遇到霸凌該怎麼處理? 除了有被討厭的勇氣,還可以怎麼做?

霸凌事件頻傳,從勞動部謝宜容霸凌輕生員工案震驚社會,到近期有新聞報導,一位媽媽自製短影音說明孩子在學校被同學言語霸凌,孩子媽媽霸氣回應孩子:要帶律師到學校談,此舉在網路上被眾多家長讚不絕口。

此事件也勾起我思考「霸凌事件到底該如何處理?」

不管是網路霸凌、關係、言語、肢體霸凌,身為家長一定都想過,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如何,若被霸凌到底要不要打回去?要不要直接約家長出來談?要不要直接請律師?還是就算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難道每次碰到被言語霸凌就找律師,或馬上通知學校處理,還是申訴舉發?我堅信面對霸凌者不能默默吞忍,但直接搬救兵,可以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嗎?當事人有學會解決根本問題的能力嗎?

學校是一個縮小的社會,從小的人際關係會影響長大後的工作、婚姻、與他人關係;長大出社會到了職場,這生存法則也是「做人比做事重要」。但是,身為大人也知道要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嗎?

關於人際關係或溝通表達、高情商的書籍課程,一直是全民必修課!像是,《被討厭的勇氣》、《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蔡康永的情商課》系列,都是排行榜高人氣書籍。

不過本篇不談書籍,來談「不可以做」和「可以怎麼做」;只要在不傷人不觸犯法律前提之下,解決方法有很多,端看本人怎麼做,就跟教養孩子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我在3月份進修〈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的「家庭教育講座」,課堂中講師提醒家長:「父母應該要了解孩子在校的社交情形,為孩子的人際關係把脈」。若孩子被班上排擠,沒人想跟他同組;或班上同學生日派對被獨漏。如果你是他們的父母,你會怎麼辦?又或者,被霸凌主角是自己時該怎麼辦?

人際關係原本就複雜,待人處事就像是藝術,高情商的溝通技巧成了關鍵。不管如何,過程中一定要保護自己,與外界保持聯繫,永遠不要失去自己。

講師分享,在《孩子被排擠,父母能做的7件事》資料中提及:

https://mypaper.m.pchome.com.tw/mycapital/post/1320751668,作者/林玉珮

「可以怎麼做」

1.     相信並同理孩子:當孩子難過抱怨自己被排擠、孤立時,父母要相信並同理孩子。

2.     釐清問題、適度協助或介入:要先了解究竟是因孩子的個人特質,或者社交技巧不佳?還是被欺負被霸凌?傾聽對方怎麼說,了解問題後才能適度提供協助或介入。

3.     幫助孩子調整來融入團體:協助孩子看看有沒有調整的空間,幫助孩子提升社會基本技能。例:觀察其他小孩穿著舉止,他們對什麼有興趣?幫孩子做一些調整,獲得同儕認同。

4.     學會辨識別人的情感與意圖:有些孩子對社交線索的知覺不敏銳,或有困難導致被排擠,可以協助孩子如何辨識別人的情感與意圖。(玩猜猜他情緒如何的遊戲,或角色扮演)

5.     提供交新朋友的機會:可以提供孩子在不同團體交朋友以及獲得接納的機會。有時換了新團體,效果就好很多。

6.     營造理解同情的團體氛圍:父母要介入並和老師聯手來處理事件和班級氛圍,而不是只處理那位霸凌的孩子。大人需要帶領全班討論,要讓孩子有概念「你可以不喜歡某人,但不能有某種情緒行為出現,就要別人不要跟某人再一起或欺負某人」

7.     學會優雅轉身,繼續前進:所有小孩都被拒絕過、受批評、被開玩笑,但那些討人喜歡的孩子懂得如何輕鬆以對,化解這些諷刺和抨擊,培養人際挫折復原力的重要,而復原力是可以教導的。

《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一書中作者整理出家長陪伴孩子面對霸凌問題,千萬別做的5件事:

「不可以做」

1.     聯絡霸凌者家長

2.     叫孩子忽略

3.     叫孩子打回去

4.     家長自行出面解決

5.     讓孩子學武術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