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5月25日 08:02 李晶英

【心情病】那些被誤會的五四三

「我的聲音在笑,淚在飆,電話那頭的你可知道…」世界不大不小,沒有說出來的話,究竟有多少人能明瞭?總以為有「不說出口的默契」才是好情人、好朋友,卻只留下「為什麼我的心情你不懂」的鬱悶感,還被『誤會』自己很難搞?…

■ 你可能也遇過的5種誤會情境

情境1:上網時看到令人心動不已的商品,穿在模特兒身上「美不勝收」,實際收到時卻「出乎意料」,才發覺是「單一角度」的美照在搞怪。原來網拍模特捲起袖子不只因為造型美觀,還為了遮掩袖子不好看的缺點;只能網路下單的美鞋,實際穿上時才知並不舒適,好看的角度只有那一面…。

情境2:公司的上司/學校的幹部,總是這個不順眼、那個不行的雞蛋裡挑骨頭,明明找了各式各樣的資料來佐證,卻一味地拒絕自己的提議;覺得每件事一定會有其利益與風險,不理解為何非得按照其他人已經成功的案例去做?

情境3:「冤枉啊!大人!」只是想幫助自己的同事/同學/隊友,所以才這麼做了,卻被誤會是因為想搶出鋒頭,還被拿來互相比較起鬨,甚至自己想幫忙的他一聲不吭地轉頭就走。再次見面想解釋卻不被理睬,多說兩句就吵起來…時間拖愈久,我們之間的破口愈來愈大…。

情境4:只是開個小小的玩笑,卻氣了好幾天,旁人還不斷加油添醋,難道這些人比我們對彼此更熟悉嗎?漸漸地,「我在你心中的形象」變得和「我」完全不一樣,一個個誤會堆砌出一道厚重的牆,多年的情誼,幾乎毀於一旦。

情境5:本意總被曲解,被認定為「那樣子」的人,但在怎麼證明自己並非如此仍被拒絕,而充滿了無力感。於是在不斷更換環境、重新適應、又被誤會就再次轉換環境的迴圈中抱怨著:給「白老鼠」的迷宮,為什麼沒有出口?!

■ 你該瞭解的4處誤會起火點

起火點1:只瞭解「片面」。「井底之蛙」、「以管窺天」,並不是大家陌生的故事;但生活中,仍時常會從已認知的部分去延伸,當一個人走路較慢、駝背、拖著步伐時,很容易去想像他是個「懶散的人」,但實際上他或許因為「太過努力」才露出了疲態。若習慣只以看到的印象去猜想,不免淪於「印象派」識人,而無緣能以「寫實派」目光來理解對方,看清事實。

起火點2: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老闆跟員工的立場不同,父母跟小孩的立場不同,丈夫與妻子的立場也不同,兩個人即使並肩,仍不可能看見一模一樣的風景。因為無法100%瞭解對方立場,人更容易傾向自己的心情或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行動,可能袖手旁觀、無意中傷害對方、錯過可以救援他人的時機等,因此產生不少難以挽回的悲劇。

起火點3:覺得別人「會和自己一樣」。有時候,自己努力去付出了,確認對方更遠離自己;是因為自己所「付出」的,對於接受方來說是「負擔」。曾遇過一個例子,有天A小姐看到一個對健康有益的活動,想讓B小姐也一起參與,卻在沒有過問B小姐意見的情況下,「擅自」幫她報名,於是兩人鬧得不合,從此漸行漸遠。雖然一開始是「好的念頭」,但只是「猜想對方也會這麼覺得」而私下做了「決定」,於是只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而「留下誤會」而已。

起火點4:「所認定的」並不正確。只是聽見某種說法,似乎許多人也這麼認定,就在不完全瞭解也沒有再三確認的情況下,直接在腦中做了判定,於是「輿論殺人」、「一夜成名」等離奇事件從不間斷。若先認定「吃魚會被魚刺哽到,不要吃魚比較好」的說法,而拒絕了「透過吃魚補充EPA、DHA、維生素A和D等營養成分」的機會,是不是有些可惜?嚴肅點說,若出現「○○○就是那樣的人」這類的想法與說法呢?這真不可取。甚至還會「在自己也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好不容易到來的機會往外推,不是嗎?

■ 學會解開誤會的3層階梯

階梯1:不預設立場。要認知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在相處時,保持開放的態度,不為自己與對方預設立場。「誤會」常常是在「以為自己瞭解對方」、「以為對方會理解自己」時產生的。應該時常透過彼此交談來瞭解實際情況,即使會晚一點,也要更多面向的思考、討論後再決定,「確認」彼此真的達成共識後再行動。若要預設一個立場,就假設自己並不完全瞭解,虛心求問並確認吧。

階梯2:配合對方的步伐。不同的兩個人要能夠好好相處,一定需要一小段磨合期。或許有些人能一拍即合,或許有些人得慢慢加溫,但都需要學會「彼此搭配」。需要給予適當時間、空間,細心觀察,找到適合的相處節奏與工作步調、彼此都能理解的溝通方式,才能持續變得熟識;否則,認識再怎麼久的兩個人,也只能停留在「點頭之交」的關係了。

階梯3:貫徹始終。如果各方面都確認無誤並開始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底。一開始或許不被看好,會遇到閒言閒語或阻礙。但只要實際去做的過程中「持續確認」前進的方向,修正或剃除只會造成損失的「不該做的部分」,貫徹能帶來好的改變與益處的「該做的部分」,堅持到底時,所有「誤會」和「流言」都會消失。因為當自己做到底時,即使不爭不鬧,也足以證明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