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4月18日 05:44 林耘翰

五月就要賞桐花?專業鄉民批:是場美麗誤會

2016客家桐花祭藝文嘉年華開跑!首場活動於4月16日在雪霸國家公園汶水遊客中心歡慶「五月雪」的綻放!結合桐花、客家文化、藝文、農產推廣等元素的桐花祭,儼然是台灣代表性的特色節慶,但批踢踢實業坊(PTT)的八卦版裡,化名小夫的網友表示:「油桐花是外來種,別再為台灣帶來更多生態浩劫了!

油桐樹非台灣原生植物,原產於長江流域,由日本人引進臺灣,全島各地普遍均有種植,耐旱耐瘠,3年即可成材,為良好園景樹及行道樹種。但本身有毒,種子可拿來榨油,使用在塗料跟油漆產業。苗栗以北山區,於日據時期引進廣泛栽植,形成許多油桐樹群集的聚落,在新竹、苗栗一帶的客家庄尤其茂盛,早年許多客家人以油桐樹為經濟作物,而逐漸成為客家文化象徵。

五月就是賞桐花月?「鄉民」有不同的犀利評論。網友小夫解釋,為了當民生與軍事用柴,過去砍掉台灣大量原生的相思樹林,改種生長快速的油桐;加上日本家具產業需要大量難以種植,又要20年才成材的「梧」桐,商人取巧大量種植「油」桐冒充「梧」桐出口,日本人看破玄機後,無處傾銷的油桐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繁殖得舖天蓋地,幻化為滿山白茫茫的五月雪,美不勝收。 原本客家人會定期上山疏伐,用砍下的樹幹種植木耳,以免油桐過度繁衍,破壞原生植被和物種的平衡,但官方大力推廣油桐花為「客家精神」,政策與商業的推波助瀾之下,反倒大量種植、禁止疏伐,長年下來成就「桐花祭」這美麗的誤會,了解典故的人,只能會心一笑,喟嘆「五月雪,必有冤情」。

此顛覆性的評論引發鄉民熱烈回應,網友HO2分享,引進外來物種,導致生態失衡的事件也曾發生在新竹香山溼地。2015年9月,新竹市政府計畫砍除香山濕地56公頃紅樹林,引起國內生態學者譁然,但在生態多樣性平衡的角度看,「疏伐」並非壞事。

荒野保護協會張登凱老師,在電視專題報導中剖析,新竹香山濕地原本沒有水筆仔,人為種植的外來種水筆仔,繁衍成面積廣達141公頃的紅樹林,密密麻­麻將近兩層樓高,不只阻礙河水宣洩,還有上游漂流下來的垃圾、動物屍體也會卡在樹底,難以清理,造成水質惡化、蚊蟲孳生;甚至原生種台灣招潮蟹棲地被占據,族群因此滅絕;食物鏈底層生命消失後,繼而也威脅頂層掠食者如候鳥的生存。

網友小夫表示,發展觀光需考慮在地文化與生態保育,只以觀光拚經濟,短期能吸引大量遊客,但與當地的生活格格不入,沒有文化的深刻性,對於想認識台灣特色的國內外遊客來說,只能走馬看花,倒不如去長江流域感受更道地的原生桐花文化;長期下來,失望的遊客被有理念的生態旅遊吸引走,觀光財被投機者消費殆盡後,只剩生態浩劫後的滿目瘡痍。美麗的錯誤,終究只會導致錯誤的連鎖效應。

就像賞櫻這件事,日本人訝異台灣人賞櫻只拍照,為何不坐在樹下野餐?這訝異戳破我們汲汲營營下的泡沫榮景,享受油桐花與其他觀光資源帶來的美好之餘,也該開始反思,因應商機潮流包裝的消費價值觀,能否帶來永續發展?寶島台灣,需要時間與智慧來孕育在地文化,以及長遠的格局來推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