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11月5日 12:34 楊若潔

全台200萬人憂鬱症 醫師教如何遠離憂鬱

天氣轉涼,進入秋冬季節,此時常有憂鬱症病史的患者出現情緒惡化的症狀。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憂鬱症調查指出,按人口比例估算,台灣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狀,其中重度憂鬱者,約125萬人。而憂鬱症女性的終身盛行率約在10-25%,男性為5-12%,也就是說每5個女性就有一個在一生中有一次的憂鬱症發作的危機;另外根據統計,台灣每2.5小時就有一個人自殺,而自殺死亡者生前有憂鬱症情況高達87%,因此不能輕忽憂鬱症的影響。

從飢荒的年代來到了心靈飢荒的時代,憂鬱症人口約佔全世界人口的3%,也就是說約2億人正承受著憂鬱症的痛苦。憂鬱症--心靈的疾病,跨越國家、族群、性別、年齡、職業、貧富,正以我們所無法想像的速度及危機襲擊著全世界不同的角落。

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祕書長蘇禾,曾經得過憂鬱症,一度想要自殺;他說,社會步調讓人無法慢下來,慢代表失敗,於是大家不懂得工作需要放鬆,弄得神經緊繃,對壓力感受往往後知後覺,很多人身體毛病出現了,去看醫師才知道出問題。

憂鬱症之所以可怕,不只是內心痛苦,整個想法也會被負面情緒綑綁,甚至引發「神經性疾病」,連睡眠都會被影響。研究睡眠醫學的政大心理系教授楊建銘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只會應付短時間產生的壓力,然而大環境造成的生活壓力,存在經年累月,於是,失眠、焦慮、憂鬱、恐慌、心悸、雙手發抖,自律神經失調等現象就發生了。

台大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說,「只要影響正常生活超過兩週,就要找精神科醫師」,外在環境影響心情,胃口變差,難以入睡,工作出錯頻率增加,容易生氣、罵人,與家人、同事衝突、吵架,可能就是壓力過大而造成,應該要向外求助。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醫師袁瑋則提醒,愈早找醫師,接受治療,效果愈好,甚至不須吃藥,就能痊癒。袁瑋醫師在臨床上發現,有些病人即使壓力造成身體疼痛,無法工作、照顧家人,仍然硬撐到底,甚至「自我感覺良好」,等來到診間協談,卻是情緒大崩潰。因此,一旦壓力大到無法承擔,千萬不要自己承受,一定要向外求救。

若家中成員有憂鬱症,如何陪伴照顧呢? 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王雅甄建議:

       1.  做的要比說的多:與其不斷說不用擔心不如多陪伴患者,因為說再多,憂鬱症病人沒辦法聽進去,等到精神狀況比較好的時候再開導,最好找出有力證據告訴病人不用擔               心,並且引導其想法往正面方向走。

        2.  多活動、多運動藉此轉換心情。ㄧ天至少1-2個時段,一次至少30分鐘以上,改變環境轉換心情,需要持續地做。

        3.  陪他一起做事。

        4.  按照醫師的囑咐服藥。服藥後若不舒服,一定要跟醫師討論,千萬不能自行斷藥。

※【觀點傳媒】提醒您: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 (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