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5月31日 21:12 董曉光/綜合報導

晶片檢測癌症 台灣研發冠全球

台灣研究獨步全球,癌症早期檢測技術有重大突破!只要能夠掌握人體蛋白質中「特定癌症標誌分子」的濃度變化,30秒內就可以測知罹癌可能(例如攝護腺癌),未來連阿茲海默症及憂鬱症都有可能透過同一技術,及早掌握。

無獨有偶,台大生醫奈微米研究團隊也與國研院、工研院共同開發出「拋棄式檢測晶片技術與影像式多功能系統」,能夠減少4倍操作時間,靈敏度較傳統晶片提升12倍、價格大減9成。未來可運用於肺結核、癌症、禽流感等相關疾病檢測上,商機無限。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復與他的研究團隊,日前已成功研發出「高感度分子與生醫快篩晶片系統」,未來將可以運用在癌症早期檢測,及憂鬱症等心理狀況的檢測,預計5至10年後可以廣泛使用。周教授指出,造成癌症的主因是體內細胞的蛋白質發生病變,目前檢測方式是檢測蛋白質中「特定癌症標誌分子」的濃度變化,若分子濃度超過一定上限,就有致癌的可能。不過含致病分子的蛋白質數量很少且難以聚集,所以檢測困難。照現階段的技術,每次檢測需要花費至少1.5小時左右,若透過「快篩晶片」,則可以在30秒內得出檢測結果。

此外,台大醫工所林啟萬教授表示,癌症等醫療檢測傳統主要靠酵素免疫分析法。團隊開發出「流道式晶片」和「核酸放大晶片」,晶片內具有高專一性特殊結構功能的核酸序列探針,可直接與目標蛋白質作用,反應步驟減少許多,與酵素免疫分析法可減少約4倍操作時間。其中流道式晶片未來可用於腫瘤、潛藏性肺結核等疾病,例如可透過口水檢測乳癌,抓出乳癌致病因子。林教授說,過去流道式晶片每片從國外進口約3千元,未來成本每片約2百元,費用大幅降低9成以上。「核酸放大晶片」則突破現行晶片溫度限制,在常溫下就可反應,能用於禽流感檢測,每年市場商機2億元,兩者皆已申請到多項台、美專利,將朝成立新創公司目標邁進。

總之,癌症長久佔據台灣十大死因首位,加上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也已蔓延步入老年化的已開發國家,這兩種嚴重疾病,除了開發治療藥物,傳統醫療檢測方法複雜,需靠專業人員操作,又耗時、昂貴。如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更是醫界努力的方向,因而分子診斷技術的早期檢測受到高度關注。未來更可運用於肺結核、癌症、禽流感等相關疾病檢測上,救人無數且商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