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11月24日 21:08 鄭哲宇

林間蜘蛛人! 保護樹木就是他們的工作

身上繫好繩索,在樹木間飛越穿梭,仔細檢查樹木情況、給予修剪、管理,他們是「攀樹師」。

隨著對生態保護的重視、宜居生活的風潮興起,攀樹師也成為新興的行業,目前在台灣只有5名取得執照的攀樹師,相關團體與學校都積極培養人才。對攀樹師而言,爬樹除了是工作,更重要的是扮演大眾與自然之間的橋樑。

爬樹是一種專業

30年前,爬樹還是每個台灣人兒時的共同回憶,隨著人口往都市集中,人們與樹的距離也跟著疏遠。2015年獲得國際樹木學會(ISA,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認證的攀樹師翁恒斌說:「在成為攀樹師前,我常去戶外活動,但以前是不會直接注意到樹的」。

為了能安全爬樹,攀樹師必須要具備的知識便是「如何在高空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對樹木、環境的風險評估」。與國際攀樹人協會(TCI,Tree Climbers International)重視休閒娛樂不同,ISA最早是為了讓樹木從業者的安全而發展課程,一開始是伐木工人,到了近代,攀樹師主要的工作是維修整樹木、維護樹木的健康。

然而在台灣,修剪樹木的工作大多外包給園藝景觀公司,使用機具進行大規模修剪;但遇到機具無法靠近的樹木、亦或是需要細部修剪,便需要仰賴攀樹師的專業。

翁恒斌說,雖然修剪速度一定比不上機器齊頭式的修剪,但攀樹修剪一定對樹比較好!

「攀樹」作為連接人與生態的橋樑

除了平時的修剪工作,翁恒斌還成立了粉絲專頁,分享自己在樹上拍攝的風景,也開設了攀樹課程,把握每一次和民眾接觸的機會,積極推廣與樹、自然親近的美好。他說,要讓人覺得好玩、有趣,而不是直接提出樹木相關議題。

「很多學員跟我說,他們開始觀察路樹的生長、修剪狀況,也發現台灣對樹木非常不友善」,翁恒斌說也有學員爬上15米大樹時,切身感受到樹的偉大、覺得樹很了不起。開始接觸樹之後,學員的眼睛和視角都變得和過去不同。

除了民間所開設的課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護系也於今年開設大學第一個攀樹課程,主要教導各種樹藝、攀樹知識、攀樹技巧、繩結技巧及手鋸操作等技術,以便日後能考取執照,成為新一代的「攀樹師」。助理教授謝佳宏說,雖然此門課著重「工作攀樹」,但授課內容已具休閒、運動攀樹所需技能。在台灣,攀樹作為休閒、運動項目、抑或工作選擇,漸漸成為一股新的潮流。

在林間遨遊、感受如蜘蛛人般的快感時,人與自然的距離,已悄悄地被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