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7年7月30日 11:16 韓書雅/綜合報導

經濟部投50億研發AI、自動駕駛 帶動產業創新成長

新政府上台後,由經濟部整頓旗下法人的動作持續不斷,本週終於公布明確藍圖。經濟部長李世光指出,經濟部旗下有41個法人機構,將先從其中16個與科研相關的法人下手,把資策會、工研院及外貿協會3大法人平台化,帶動另外13個領域型法人進行跨領域整合。此外,未來4年經濟部將鎖定人工智慧、區塊鏈、自動駕駛等主題,編列50億預算協助法人進行相關研發。

李世光曾任資策會執行長,上任後即把法人改革列為施政重點,如今終於端出方案。李世光表示,近年來產業出現重大變革,上任後相關部門已開了超過100次會,找出法人機構如何回應產業及社會期待的方式。此外為掃除長年遭詬病的肥貓現象,未來高階主管每3年考核1次,續任逾1次者,須提報董事會核可,興利除弊雙管齊下,正式啟動改革方案。今年底各法人將完成建置「主管考核機制」,促成高階主管流動,讓組織能因應產業趨勢進行調整。

李世光上任前,就傳出資策會、工研院擬合併,後李以「言之過早」、「暫時還沒有要合併」否認,但也未完全鬆口;目前資策會執行長由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兼任,隨著去年一波雙方高階主管的人事異動後,就沒有明顯大動作。

此次改革方案,技術處代理處長羅達生則指出,規劃由工研院、資策會及貿協分別擔任系統整合平台、數位創新平台及國際鏈結平台,再透過「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 Open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與其他領域型法人如金屬中心、生技中心、精機中心等合作技術,發展創新協同網絡。實際案例如工研院與金屬中心合作,發展扣件人工智慧系統等。

經濟部轄下財團法人掌握一定數量的政府預算資源,當前面臨全球經濟生態變動,台灣也具備獨特的產業結構,法人當初成立本意原在支持產業界的發展與進度,但若雙方缺乏充分溝通,雙方依然會存在著鴻溝並與現實產業現況脫節,研發成果搔不到癢處,也都是此次法人改革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