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7月11日 12:44 董曉光

同性?異性?醫學人文說兩性

美國最高法院宣判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同性婚姻與生活在社會上掀起不小的波瀾,兩性關係及性別平權上的爭議,也分成多派而喋喋不休。醫療行為與兩性議題在現今社會一直被炒得沸沸揚揚,根據醫學人文的觀點,闡述性別的規範及醫療面臨性別不同時的作法。

一、生物學上人類性別的定義:

定義的層面

女性

男性

生物層面

第一性徵

通常的性染色體

人類的XX染色體

人類的XY染色體

通常的生殖腺

卵巢

睪丸

通常的外生殖器構造

陰蒂頭、陰唇、陰戶、陰蒂包皮、尿道口

陰莖、陰囊、包皮、尿道口

通常的內生殖器構造

陰蒂、陰道、子宮、輸卵管、卵巢

海綿體、尿道、前列腺、儲精囊、睪丸

第二性徵

通常

乳房,月經,「8」字形身材,身高較矮,體脂肪較多。

較多臉部與身體之體毛,三角形身材,身高較高,體脂肪較少。

通常兩性皆有

陰毛,腋毛

 

二、醫學基本信念:

基於「生命倫理四原則」中的正義原則(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不以宗教、國際、種族、政黨的政策或社會地位(包含性別)等理由來阻撓自己對病人的義務,包括:公平的分配資源(分配正義)、尊重人的權利(權力正義)。 基於醫學基本信念,因性別造成的健康、醫療以及待遇處境的不平等,不容忽視。

三、醫學中的性別建制:

我國醫界目前仍將醫學定位為自然科學,所以社會課科學被認為專業外的「通識」教育,而非基礎課程。其實歐美在50年代有醫學的社會科學革命,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已經納入醫學基礎教育。

醫學所認知到的性別是生物學的sex,而性別學者談的性別是社會性的gender(或稱性屬)。因此,醫學理論與課程內容常缺乏性別意識,有時甚至有性別主義態度。

*性屬(gender)原指語言學上名詞的屬性,如:陰性、陽性、中性、無性等。70年代後被女性主義者援引使用,用以區分生物的性別與社會的性別(即性屬)。也就是說如同山、川、日、月可以被賦予陰陽屬性一般,人類的性屬也是後天社會界定文化造成的。

四、醫學的性別視界(Perspective):

由於醫療自行設定的科學中立立場,醫學認為自己不會有性別偏見或歧視,這是許多性別學者批評醫學「性別盲」(沒有性別意識)。「性別主流化」乃希望將性別考量統合進各層面的所有計畫、行動及政策的分析、制定、監督及評估之中,也就是說全面的融入性別意識。

五、性別差異醫療之現況:

自從弗洛依德提倡「性」的觀念以來,對於性(Sex)和性別(Gender)的討論一直很多,目前醫學界普遍的看法是:性(sex)的意涵是以生物性的涵義為主,而性別(gender)則帶有社會性的廣泛面。大部分疾病的發病率男女有別,而症狀也男女不同,者這也就是性別差異醫療的根本。

以男女的平均壽命而言,世界各國都是以女性的壽命較長,且各國都有平均壽命逐年延長的傾向,以台灣而言,2014年的資料是女性平均壽命82.47歲,男性是75.96歲,看起來女性都比男性多活好幾年,而隨著壽命的延長,可以預見未來女性將會面對更多的老年疾病。

至於臨床醫學的診斷和治療,至今仍以男性為中心的思考方式進行,雖然1970年代後半至1980年間,美國已經開始注意到女性使用藥物時,可能影響懷孕的後果,而各種檢查值的基準值,卻因女性荷爾蒙周期的影響導致女性基準值測定不易,而一直是使用男性為主的基準值作為診斷的參考。

一直到1980年代後半,美國政府注意到女性醫療資料嚴重不足,才開始積極的考慮女性遺傳性和荷爾蒙方面對於疾病的影響,開始研究性別差異醫療;自此以美國為中心,於1990年美國政府成立Office of Research on women’s health女性健康研究局,1994年FDA成立Office of Women’s Health女性健康局之後,開始蓬勃茁壯。

日本的發展則是自2001年於東京成立女性生涯醫療門診中心,受到廣泛的迴響;而目前台灣國內則以全國各地的女性門診中心為主,女性門診中心的醫師則儘量以女性醫師為主,網羅泌尿科、大腸直腸外科、乳房外科、精神科、神經科、甚至美容醫學的醫師,提供女性門診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全面性的醫療服務。

六、總結:

上帝造人,給於男女有別的差異性(先天性陰陽人的疾病除外),並賦予男女在這世上不同的責任與使命,除了繁衍生命、建立家庭社會,更是促進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的動力。醫學人文與兩性議題密不可分,在醫學檢查與治療態度上須謹慎男女有別,在面對生死攸關的當頭,更要對每個獨立生命個體給予尊重。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婦產科邱嘉立醫師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