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5月23日 21:58 Aliav

你們家的小孩比較怕誰?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子女教育,通常是父親扮演「黑臉」,屬於比較威嚴,讓小孩怕的角色;而母親則是扮演「白臉」,屬於比較慈愛,讓小孩愛的角色。剛柔並濟的方式培養小孩成長。不知從何時起,這種家庭分工悄然改變,在很多孩子心中,媽媽要求更高、管得更多、甚至打罵;父親則比較開明、寬容,甚至慈愛。傳統的「嚴父慈母」形象正在被「嚴母慈父」所取代。

大陸調查表示,80%家長認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責任,但有60%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父親扮演主導角色的不超過15%,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10%。這可能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有關,女主內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則在外打拼幹事業,因此許多父親認為教育孩子這等「婆婆媽媽」的事情,大男人不必,也不需管,因此父親常以忙、事情多為由,將教育孩子的重責大任交給母親,導致父親在子女教育上「缺席」。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曾經對2000名中學生做過調查,發現子女認為母親對子女行為要求均遠比父親為多,52.2%父親沒主動瞭解子女在學校情況,母親只22.7%。80.8%父親通常不會檢查子女功課是否已做好,母親則是62.6%。這項研究發現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投入遠比父親為多,父親猶如家庭半邊人,甚至隱形人,甚少參與管教子女。傳統觀念的嚴父慈母,父親擔起管教子女的責任,已經變成嚴母慈父,或母嚴父疏。

不過現在許多家庭並不會固定有誰來扮演黑臉或白臉的角色,「我們會看狀況,如果媽媽已經先責備小孩,爸爸就會安撫小孩;如果爸爸先發難了,媽媽就會當白臉來安撫小孩,以我們家而言,不會固定由誰來當黑臉或白臉,重點是立場要一致。」一位有兩個小孩朋友如此說。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攻心聯」,雖然是給從政者管理百姓的方法,但也很適合給父母做為教育兒女的參考。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副對聯指出要治理百姓並不是靠軍事武力,而是要研究百姓的心理的需要,並且對症下藥,反對勢力自然而然的消失,若不了解情況,就一味地寬容或是嚴苛那都是錯誤的政策,因此要當官的要好好慎思明辨。雖是給從政者的諫言,也很合適給父母親做參考。有些父母太多的管理,給小孩造成太多不必要的壓力。有些父母太溫柔地對待子女,但實際上幾乎接近「旁觀」。這就是所謂的「不審勢則寬嚴皆誤」。

所謂的「攻心」應該是說管理子女時,每個當下都應該要配合小孩的情況來做教育,透過身教與言教,讓小孩得到感動,讓小孩產生自己想去做的意志,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身為「父母官」者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