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 08:56 何語嘈
國家機器暴力下的死難與倖存:回望臺灣二二八事件及韓國濟州四三事件
1947年2月28日臺灣發生一件時代悲劇-二二八事件,根據行政院1992年2月22日公布之《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此事件源自緝私員與憲警單位因查緝私煙處理失當,導致2月28日部分臺北市民請願示威,並罷工、罷市。又因當日發生長官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紛亂一發不可收拾,於是由請願懲兇一變而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此一抗爭與衝突,迅即蔓延全島,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變質為政治運動,進而發生武裝衝突。
無獨有偶,同樣位於冷戰時期對抗共產集團最前線的韓國,也發生了一件類似二二八事件的時代悲劇,史稱「濟州四三事件」。根據《濟州四三事件真相查明及受難者名譽回復特別法》的定義,四三事件是「以1947年3月1日為起點,延續至1948年4月3日發生的騷亂事件,一直到1954年9月21日為止,在濟州島發生的武裝衝突及其鎮壓過程中致使人民受難的事件。」也就是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的隔天(1947年3月1日),韓國濟州島舉行三一獨立宣言紀念日集會,結束之後群眾上街遊行,過程中騎馬的警察把一個小孩踢傷了,旁邊圍觀的民眾群起抗議,於是警察對群眾開槍,造成數人死傷。
濟州島民憤而要求查明真相及懲治兇手,然而當時託管的美軍當局(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才成立)並未設法解決民憤,反而讓大批警察及從北韓南逃堅決反共的西北青年團進入濟州島強硬鎮壓,長久積累怨氣的濟州島民終於忍而可忍,1948年4月3日南朝鮮勞動黨發動武裝起義,然而並未迎來和平,反而招致更殘酷的鎮壓,第一任總統李承晚在11月宣佈濟州島戒嚴:只要進入離海岸線5公里遠山腰者,就會被視為暴徒,就地槍決。直到1954年解除漢拏山禁令為止,歷時7年7個月的事件,造成2萬5,000到3萬人不幸死亡,8成以上都死於政府軍隊手中。
1995年2月28日時任總統李登輝代表政府首次為國民政府1947年的暴行-「二二八事件」,向受難者家屬及全體國人道歉。3月23日立法院通過制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定每年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並為國定紀念日。至於韓國濟州四三事件直到2000年才由韓國國會制定公布《濟州四三事件真相查明及受難者名譽回復特別法》,並於2003年10月15日公布《濟州四三事件真相調查報告書》,同年10月31日時任總統盧武鉉就國家公權力所犯的錯誤正式公開道歉,2006年4月3日親自出席四三慰靈祭,2014年3月24日指定「四三受難者追悼日」為國家紀念日。
無論是二二八事件或濟州四三事件,發生的背景都非常複雜,概略是經過長期的日本殖民統治,二地人民都希望擺脫殖民統治後能過上正常的生活,但來臺的國民政府或前往濟州島的韓國官員大多官箴不彰,且時有欺壓臺灣人或濟州島人的情事發生,加上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上進入冷戰時期,經濟上百業蕭條,物價飛漲,還有復員還鄉的前臺籍日軍軍人或濟州島徵用兵就職無路,社會積累許多怨氣,如果沒有適當地處置,遲早都會爆發民變。
然而,政府面對民怨是耐心地疏通,並以完善的治理來改善人民的生活處境,還是視為民亂,直接暴力輾壓,以迅速回復秩序為最高指導原則,將左右人民的命運。遺憾地,無論是國民政府或託管期間的美軍當局及其後的李承晚政權都選擇以國家機器暴力平亂,許多人民無辜地失喪生命,倖存者也只能艱難地生活著,且被國家機器層層束縛與監控,不論是死者或生者在國家機器面前都如螻蟻。借古鑑今,如何避免政府變成無以控制的暴力統治機器,端視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