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25年5月1日 13:46 何語嘈

恐懼與崇拜是獨裁者統治的核心 -《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讀後心得

「墨索里尼、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當你看到這幾個名字你會想到什麼?如果有點基本歷史知識應該會在腦海中浮現一個詞「獨裁者」,沒錯,他們都是20世紀著名的獨裁者,不只是其國內唯一權力擁有者,可以決定國內所有人的生死榮辱,更是國際政治場域上有力的博弈者,攪動當時的國際局勢,一念之間國家興亡盡在其中。

但20世紀的獨裁者不是天生就是獨裁者,而是因著機運及其個人超乎常人的政治手腕才登上顛峰,而且不是因為成為權力第一人就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畢竟他們不是處在「君權神授」的時代,人民天生且自然地對君王有一種崇敬、畏懼的心理,不敢公開地對君王所作所為說三道四;20世紀是嚮往、追求民主的時代,人民渴望自己當家作主,因此要成為獨裁者必須衝破原有政治體制的制約,並讓人民自願或被迫接受獨裁統治。

到底獨裁者如何取得獨裁權力,過往政治、歷史學者或研究者通常聚焦於單一獨裁者的人生經歷或政治歷程,少有人將多位獨裁者放在一起研究,荷蘭歷史學者馮客(Frank Dikötter)在寫完記錄毛澤東時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人民三部曲」——《解放的悲劇》、《毛澤東的大饑荒》、《文化大革命》後,繼續完成本書之著作,帶領讀者透過20世紀幾位獨裁者的從政歷程瞭解他們如何成為人民仰望的對象,如何維持獨裁統治,以及部分獨裁者的政權如何瓦解,並認知獨裁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堅不可摧。

內容概述

本書一開始,作者就藉由一個故事點出了全書的意旨:1840年一位著名的諷刺小說家薩克萊發表了一幅關於路易十四的諷刺漫畫,漫畫先展示國王所有高貴的配戴及裝飾,以及只著內衣呈現一副糟老頭模樣的路易十四;再展示又變回了衣冠楚楚、盛裝打扮又驕傲的路易十四。薩克萊利用漫畫,將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的外衣剝除,讓人看見他原本衰老、沒有裝飾的樣子:「如此看來,理髮師和鞋匠創造了我們所崇拜的神。」而世界上知名的獨裁者其實也是這樣,他們本質上並沒有如他們展現出來的那麼強大與神聖,一切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與包裝。

作者挑選了20世紀8位著名的獨裁者進行書寫,包括義大利墨索里尼、德國希特勒、蘇聯史達林、中國毛澤東、北韓金日成、海地杜瓦利埃、羅馬尼亞希奧賽古、衣索比亞門格斯圖,藉由他們個人的事蹟歸納出共同的特點。

首先,他們獲取權力的方式不一定都是倚靠暴力或非民主方式,畢竟身處20世紀,民權運動此起彼落,縱使獨裁國家的國名都會冠上「民主」,例如北韓國名即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此展示自己是靠人民的支持才建立政權;而海地杜瓦利埃更是透過選舉成為國家領導人,即使該場選舉並不公平。但他們一旦掌握權力就會開始使用暴力,因為發現權力是有期限的,想要維持就必須仰賴軍隊、祕密警察、告密者等工具消滅政敵、異議者、一般平民,無須正式審判,甚至被抓、被殺的理由很荒謬。只要獨裁者懷疑或有需要,種種作為讓人民心生恐懼,不敢質疑或反對他們的任何政策,進而使國內無人可以挑戰或奪取他的權力。

其次,獨裁者也發現光靠暴力與恐懼維持政權是非常困難的,最好是製造萬民擁戴的假象,這樣他就可以在位子上待得更久一點。因此他們會動用宣傳機器宣揚他們自己的偉大、無與倫比的才華,並動用各種手段逼使他們的政敵、人民讚揚、歌頌,以及崇拜他們,於是國內各處可見他們的肖像,以雕像、海報、電影、徽章等形式展現,並且人民還需要像他們的肖像鞠躬(如文革時中國人民必須向毛澤東畫像鞠躬,進行「早請示,晚彙報」)。

到最後所有人都在演戲,甚至是競賽誰對獨裁者最忠誠,如此就無人可以相信誰說的是真話,誰說的是假話,以致彼此互不信任,難以合作推翻獨裁統治。正如作者所言,獨裁者操弄個人崇拜的目的「並不是要讓人相信或被說服,而是要製造混亂、摧毀常識、強制服從,讓每個人變得孤立並碾碎他們的尊嚴。人們必須自我審查,並且反過來監視其他人,譴責那些對領袖獻殷勤不夠真誠的人。」

第三、獨裁者都善於偽裝或表演例如墨索里尼、希特勒透過表演讓支持者認為他們就是國家的救世主,可以將他們的國家從泥沼中拉出來,因為當時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無論是義大利或德國,都充滿被窘困經濟情況壓到透不過氣的人。

史達林偽裝成列寧忠誠的信徒、不善言語的忠厚老實人;希奧賽古讓黨內其他人認為他是一個無害、適合當魁儡的人;杜瓦利埃則擺出一副謙遜的醫生的模樣,之後又讓人以為他是一個具有巫力的巫毒教祭司,使人對他畏懼,這些偽裝或表演都幫助他們獲得權力或鞏固權力。

作者也寫到「獨裁者在國內很受歡迎,但也很受外國人的尊敬,例如傑出的知識分子或知名政治家。二十世紀一些偉大的思想家願意以更大的利益為名,忽視甚至為暴政辯護,並協助鞏固他們鍾愛的獨裁者的聲望。」

第四、獨裁者往往塑造自己是偉大的思想家。這種現象在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明顯,因為他們深知控制了思想就更容易控制肉體。因此,史達林標榜自己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正宗傳人,並在奉承者的吹捧下產出了「史達林主義」;毛澤東寫過《實踐論》、《矛盾論》,其著作被編成《毛主席語錄》(即毛語錄),其後經由吹捧與一系列的政治活動(最著名為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成為了真理的化身;金日成提出「主體思想」,一統國內的意識形態體系,之後幾經發展成為了「金日成主義」,金日成也在北韓成為「偉大的領袖」;杜瓦利埃營造自己是偉大的哲學家、理論家的形象,提出了杜瓦利埃主義,並成為「海地思想大師」;希奧賽古被稱為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家」,他「復興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踐者」。

第五、獨裁者不相信任何人,除了自己。他們通常「得位不正」,也就是以非法、殘暴的手段掌握權力,因此害怕其他人也效法他們的方法,自然地無法相信任何人,表現出來的就是事情不論大小他們都要過問,並且一一給予指導,深怕一不小心手中的權力就被分走。所以,墨索里尼身兼5個部的部長;希特勒執意干預戰爭的每一個方面;史達林強推農村集體化;毛澤東不顧勸阻推動大躍進與人民公社,並發動文化大革命剷除政治對手;金日成到處蒞臨指導,對農業、鋼鐵生產和建築工作等方面給予建議;希奧賽古則是讓自己擁有每一項議題的最高指導權,從百貨商店的櫥窗擺設到國家劇院的內部裝飾,無一不管。

雖然獨裁看起來牢不可破,但當恐懼消失,獨裁統治就會傾倒,因此縱使民主制度似乎脆弱,隨時有可能被強人竊據權力而轉向獨裁,但獨裁統治也在走下坡,因為被個人崇拜包圍的獨裁者,往往遁入自己的世界,而且把所有人當成敵人,凡事疑神疑鬼,只能依靠自己做判斷,所以一個小小的誤判也會導致政權動搖,帶來致命的後果。

心得感想

20世紀是一個滿奇妙的世紀,民主的浪潮席捲全球,不分民族、不分國家,人們都在追求民主實現;然而另一方面,也有許多獨裁者湧現,憑個人意志主宰國家的一切,彷彿帝制時期的君王。

為何有這種奇特的現象?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個人認為20世紀延續18、19世紀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人們亟於打破舊體制、舊秩序,並尋找符合自己內心期待的新體制,雖然多數人認同民主體制應該會是一個理想的政治體制,可是民主體制並不是完美的體制,因為它效率不佳、吵吵鬧鬧,往往無法立即解決人們遭遇的問題,比如貧窮、經濟衰退等,因此一旦強人出現,或是遠景描繪得非常美好的共產主義被提出來,人們就自然而然地轉向,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問題被解決比民主更重要。

承上,會產生獨裁並非平白無故,一個社會運作出現問題的國家有極大機率會發生,比如墨索里尼與希特勒都是在經濟大蕭條前後取得權力,因為當時的義大利與德國經濟狀況非常糟糕,而且國內政黨為了爭奪政治權力彼此傾軋、惡鬥,人民十分厭惡此種狀態,因此當墨索里尼與希特勒以強人姿態出現,並被宣傳、包裝成唯一可以解決人民問題的救世主,人民就將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至於穿透迷霧、看清事實的人不是被抓、被殺,就是已經因恐懼而噤聲。

作者的書寫方式非常精彩,也非常聰明,因為書中提到的8位獨裁者有許多位非常著名,如墨索里尼、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已有許多關於他們的著作,但卻少有人將他們放在一起比較。因此,作者此種書寫方式無須鉅細靡遺交代書寫對象種種事蹟,重複其他作者已書寫過的內容,且未必比較精彩;反而以精鍊的方式將獨裁者為何能成為獨裁者的關鍵呈現出來,包括其崛起時之國內外環境、其個人特質、取得及維持權力的方法,以及失去獨裁權力之原因與結果,讓讀者可以藉由這8位獨裁者的群像對獨裁產生具體且深刻的印象。

書中也提出一個深刻的觀察,獨裁者深知光靠暴力與恐懼無法長期維持政權,因此必須促使人民擁護他,甚至是崇拜他。縱使獨裁者也知曉並非所有的擁護與崇拜是出自真心,但此種做法的直接好處,就是人民彼此之間不知誰是真心的、誰是在演戲,最後彼此無法相互信任,更無法結合產生力量以推翻獨裁。也因此,這個國家成為一個大型的舞台,人民競相表演誰最愛領袖,以換取個人生命安全,甚至是升官加爵。

所以當我們看到中國人在毛澤東過世時,以及北韓人民在金日成、金正日過世時表現出來各種呼天搶地、捶胸頓足、哀戚至極的行為時,除了目瞪口呆之外,也要理解他們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

此外,看到中國境內個別反對獨裁的勇者,惋惜他們為何無法合作以團結力量時,也要理解他們不是不想找人合作,而是在那樣的環境中真的很難找到有相同理念的人一起合作。

最後,在書中還看到一段很特別的描述,知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畢生崇拜史達林,稱史達林是一個「可愛又幽默的傢伙」,但蕭伯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兩者似乎有點違和「一個人道主義者竟然會去崇拜一個殺人如麻的獨裁者」。

但蕭伯納不是孤例,存在主義關鍵人物沙特及西蒙‧波娃也是前蘇聯的支持者,他們是被蒙騙嗎?或許,但更可能是因為基於他們的理念,促使他們無條件支持「可能」可以實現他們理想的政權或統治者,縱使這個政權雙手沾滿血腥,戕害無數人命,他們都可以選擇視而不見,或認為是「必要之惡」並為之辯解。這種現象仍存在於當今社會,不得不讓人慨歎「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多少的罪惡是在崇高的理想下發生的。

結語

最近國內政壇很熱門的一個詞「獨裁」,藍白指控總統賴清德獨裁,但「獨裁」是什麼?藍白認為賴清德獨裁,有什麼證據?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獨裁是一種政府的形式,由一個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在不受法律及傳統的制衡下,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由統治者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以專制殘暴手段實行統治之方式。這個具備無限權力的統治者,稱為獨裁者。以這種統治方式形成的政治制度,稱為獨裁政體。」以這個定義來檢視,賴清德遠遠不是獨裁者,以本書臚列的8位統治者事蹟來檢驗,賴清德根本不算獨裁者。

然而我們對獨裁可以放鬆嗎?絕對不能,因為雖然臺灣沒有獨裁者,可是世界上還存在一些獨裁國家(如北韓、中國),甚至有些國家也朝獨裁統治方向前進(如土耳其),而臺灣目前不是獨裁國家,但無法確保未來不會出現獨裁者。同時也不可誤解獨裁的定義,誤認非獨裁者為獨裁者,反而將可能成為獨裁者的政客視為偉大的政治家,不分青紅皂白給予支持、為其辯護,甚至衝撞國家體制。

因此,唯有時時警惕,不要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也不要抱持國家交由統治者來管理就事不關己的念頭,更不能對政治人物產生崇拜與盲信,如果社會上充滿這樣的人,那國家真的離獨裁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