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21年7月1日 20:27 何語嘈

香港不是隕落 而是回歸大一統體系的邊緣角色

香港過往的榮光不再,相信已是多數人的共同看法,差別只在於未來的香港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仍是中國引進國外資金的重要管道?還是變成一個普通的城市?縱使香港人內心充滿不捨與唏噓,但方興未艾的移民潮,正代表香港人已認定未來的香港多半只是一個如同中國大陸內部的普通城市。因為在大一統的國家體系下,邊陲地帶永遠只是扮演邊緣角色,或許因緣際會下會短暫發光,但注定無法成為這個國家的重點關注對象。

本是廣東珠江口的一個蕞爾小島,因為清政府在中英鴉片戰爭的落敗,香港被割讓給英國,並迎來榮光的起點。因為它脫離了大一統體系下的邊緣角色,轉化成西方國家前進中國的貿易前哨站,重要性大幅提升,且在英國殖民政府治理下,注入西方社會的自由與法治,隨後因為臺灣與大陸的隔海分治,臺海兩岸都存在過的威權統治(當然中國還繼續存在),香港成為華人地區最開放、自由的地區,都一再推升香港的地位。最後因為中國改革開放,香港0更成為中國與外國經貿往來的窗口,中國藉著香港引入國外資金,外國公司為避免進入中國遭中國政府施壓轉移技術等考量,將公司設在香港,終成就香港成為倫敦、紐約之後的國際第3大金融中心。

因此,吾人可斷言,若非如此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的堆疊,香港絕無可能成為今日之香港。然而,當香港回歸之後,縱然有鄧小平承諾的「一國兩制」50年不變,但被重新納入大一統體系,已注定香港不可能再繼續保有榮光,因為大一統體系對邊陲地帶的期望不是繁華,而是穩定高於一切。縱使現在不是習近平當政,而是江澤民或胡錦濤掌權,香港仍會慢慢褪去它的光芒,差別只在於速度比較慢,過程比較平緩。

為何回歸大一統體系香港就必定會褪去光芒?我們可以從中國歷史中找答案。秦始皇統一中國時,除了採郡縣制,以強化中央統治權力;收集全國兵器鎔鑄成12個金人,以防止六國遺民叛亂可能;還遷徙全國富豪12萬戶至咸陽,以消除地方勢力。劉邦建立漢朝時,也將六國的貴族及豪傑遷徙到關中,乃是除了為充實國都長安所在地關中的人口,也為了去除地方發生叛亂的可能性,因此地方的穩定比起地方的繁榮更被一國之君看重。此後歷朝歷代,從來沒有一個君主樂見地方繁華勝於國都,如果有個別地方繁華,那也一定在中央政府權力穩固掌控的距離之內,至於邊陲地帶,安定無事才符合統治需求。

毛澤東年輕時曾發表過「由省建國」的分離主義理念,主張建立湖南共和國,其出發點是透過自治達成世界大同(參見維基百科-聯省自治條目)。然而,當中國共產黨統治中國後,為了強化對新疆或西藏的統治,都曾大舉派兵進入鎮壓,現在也採取種種嚴格監控的措施,毛澤東年輕時主張各省自治的理念完全不復存在,典型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不過事屬正常,畢竟在大一統體系下,「強中央、弱地方」才是應有的現象。

依循此脈絡,香港地處邊陲,本即應平淡無奇,如同中國任何一座普通小城,但因一時之歷史拐彎,走上不一樣的道路,竟創造了不凡之成就,不僅曾列名亞洲四小龍,被稱為東方明珠,更是國際第3大金融中心,然而這是在大一統體系下不可能存在的事實,如香港仍處於該體系之外,當可繼續保有其榮光,回歸體系後,自然只能絢爛歸於平淡,光榮的歷史只能留存在香港人的回憶中。   

因此,香港官員或所謂的愛國商人倡言香港會更加繁榮,要麼不是不懂中國歷史,就是在粉飾太平,欺騙無知的群眾,然而香港人已經以行動表達了他們真實的看法,再次印證「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

別了,香港!曾經的東方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