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9年2月7日 14:10 何語嘈

台灣教育出問題? 虐童事件頻傳,「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我們常說孩子是我們的傳家寶,然而接二連三發生的虐童案,不僅讓整個臺灣社會騷動,甚至有人動用私刑;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公開表示虐童事件「人神共憤、天地不容」,除了要修補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也期盼立法院趕快審查通過刑法修正案,加重虐童犯的刑責。但是這些作為能徹底解決虐童問題,防範類此事件再次發生嗎?

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其實很容易就得出這個答案:「不能!」。常有人說「治亂世要用重典」,但是實際上成效有限,因為影響人性的變化,主要還是要靠「教育」,如果刑罰有效,我們就不用蓋學校,而是蓋監獄。

當然,本文要說的教育不是一般知識的傳授,而是指「生命教育」。根據維基百科,生命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以智慧尊重他者與自己的生命,以改善現代年輕人自殺及欺凌行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瞭解生命的價值性與差異性,唯有瞭解價值性,才懂得珍惜與寶貴;唯有瞭解差異性,才學會尊重與包容。

教育部曾在97年發布高中「生命教育」課程綱要,準備培養「瞭解生命教育意義、目的與內涵」、「認識哲學與人生的根本議題」、「探究宗教的緣起並反省宗教與人生的內在關聯性」、「思考生死課題,進而省思生死關懷的理念與實踐」、「掌握道德的本質,並初步發展道德判斷的能力」、「瞭解與反省有關性與婚姻的基本倫理議題」、「探討生命倫理與科技倫理的基本議題」、「瞭解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的內涵,學習知行合一與靈性發展的途徑」等8大核心能力。不過,從校園內持續存在的霸凌現象,社會上一再發生的虐童事件,可以想像生命教育的推動並不成功。可是,難道因為不成功就停止推動嗎?顯然不是,反而更應用心去思考如何推動,才能落實生命教育。

從教育部列出的8大核心能力項目,不難發現如果要培養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必須要引導他們去「思辨」,從一一檢視外在人生的體驗、知識的學習,到不斷探究內在心靈的感受,都需要深入的思考及一再地打破、建立,才可能養成學生思辨的習慣,進而確立良善、純全的人生觀。但是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大都是單方面的接受,不太有機會去學習如何思辨;而學校教師縱使定期參加教師研習,但繁重的教學工作、行政作業,早將教師壓得喘不過氣,難以再付出心力研究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思辨。

因此,鄭重呼籲教育部勇敢進行改革,將教師及學生從現行的升學考試體制中解放出來,讓教師不要只會教學生如何拿高分,也讓學生不要只會考試、唸書,而是懂得思辨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人生的立足點,進而體會自己與他人生命的價值,並懂得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否則學歷再高,遇到感情紛爭時,也只會動刀傷人;教養孩子時,只會當直昇機父母或虎爸、虎媽。難道這是我們還要忍受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