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8年4月18日 23:04 太陽光

【我們的生活農】肥皂是肥了肌膚,瘦了自己

為什麼想寫這個專欄呢?

其實手邊還有不知道何時才會修改好的書、同事找我回大學教書,甚至也有偷偷地準備等待時機就能去兌現的旅行計畫。

決定這件事可能是想透過這專欄提醒自己,另外還有兩個blog要經常更新。

雖然忙碌,但在這專欄可以聊聊過去以來眼睛所見、嘴巴所嚐過、親手料理、親身經歷各種農業相關的一級、二級、三級產品,甚至可以整理它們的來源、故事與背景,光想到就覺得很有意思(如果沒被截稿日期追趕)。但比起這些更惦記的還是那曾經遇過一大群近五十、六十,甚至七、八十歲農夫們的付出,倘若連一點點都沒有記錄下來的話,等到逐漸凋零化為塵土,以後的人可能再也不會知道這些寶貴的故事。這麼一來,我們與腳下這塊土地的愛情與情義就自然地日益淡薄。想到這一點,就覺得太可惜了。何況談談你我身邊都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多麼有趣呢?!

有一天拿到朋友帶回的伴手禮印度皂,味道清新,我馬上就收起洗手檯上,實用便宜單純的柚籽皂,然後大概有好幾天,一踏進洗手間就聞到滿滿綠色印度皂的藥草味。

先不論手工皂的優點,很多人也是因為使用手工皂時聞到的香氣,讓沐浴產生了期待感。但假若聞起來不香,而是質樸的味道,那使用的期待又是什麼呢?

手工皂據說是來自於古人發現植物焚燒後的灰燼與油脂混和後,產生去汙能力的成果,隨著成本與便利考量,加上石油化學工業興起、廉價的洗滌劑盛行,各式各樣花俏的洗滌清潔用品貼上不同品牌標籤,廣泛地被大眾使用,但漸漸地還是有許多人回頭尋找讓肌膚與環境最沒有負擔的清潔源頭。於是,手工皂這本來已逐漸式微卻又再度興起的農業產品,就成了手作課的重要角色。說它是農業產品,是因手工皂所使用的原物料,按其配方多來自於各種不同的植物油脂,如橄欖油、棕櫚油、荷荷芭油、蓖麻油、乳木果油脂、可可脂等,當然也可以用羊奶或母奶當油脂,但有人認為動物油脂較易阻塞毛孔。

台灣本土肥皂的萌芽,可以從1945年脫離日據時代後算起,在之前日據時代日本人製造的肥皂是小量且配給,所以肥皂可說是相當寶貴的東西,日本人離台回國後留下機器設備,在地台灣人在原物料缺乏,油脂採進口配給情況,雖然簡陋卻在廣大需求下製造出一塊塊價格昂貴的肥皂。1959年時業者能自由進口製造肥皂原料的美國牛油後,因原物料不虞匱乏,各家肥皂業者展開自由競爭,但至今還存留名氣的,就是阿嬤阿公人人知曉的水晶肥皂了。如今阿嬤還是教我用水晶肥皂搓衣服上的污垢,她說:「這個對衣領的髒污最有效啊,用力來回抹上、刷幾下,泡著洗衣水放到隔天洗,就會很乾淨了!」但因含皂鹼,且pH值達9-10去汙力實在太強,對於臉皮甚薄如我的人,洗衣服時就能感受到手指皮膚上些微的刺激。儘管如此,這仍是一塊陪台灣人一起走過六十多個年頭的肥皂。

艋舺肥皂,也是一款擁有歷史的在地肥皂,1950至1960年代,艋舺曾是台灣全島出產肥皂的重鎮。在極盛時期,艋舺地區有多達20多家工廠。1966年在各家肥皂業者興起時期,艋舺肥皂創始人創立「艋舺肥皂」品牌,不同於當時機器加熱的製皂法,艋舺肥皂持續用傳統冷製技術生產傳統手工肥皂,使用台灣在地的水、青草作原料,如苦瓜、艾草、紫草、當歸等,但如同幾十年前需要從美國進口牛油作為肥皂原料,台灣手工皂還是需要進口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櫚油、橄欖油、荷荷芭油等作為原料,為求變化有的會加入植物精油。艋舺皂選擇適合入皂的在地青草、洗滌青草、攪拌、熟成、裁切到包裝,以冷製法經過40天的皂化,藉此法保留油脂、草本植物、青草的養分。目前艋舺肥皂帶著這段台灣手工皂的歷史進入香港誠品,其質樸模樣與香氣確實帶有艋舺氣息。

法國馬賽黑肥皂(液)也具有百年歷史,看起來它是一罐黑泥般的油,法文SAVON NOIR 意思就是黑肥皂,NOIR是法文中的「黑色」,其實很多人一定看過這個單字,因為強調黑巧克力的外包裝上都有這個字。

馬賽黑肥皂(泥)。圖/太陽光攝

黑肥皂特殊的味道,讓蟑螂昆蟲討厭的味道,但我卻喜歡那股說不出是什麼的植物味,雖是100%植物油,而近乎黑色的深棕色就是濃縮橄欖油的顏色。第一次拿到這肥皂泥是店家送的滿額禮,分裝瓶個子小小不起眼,打開有股奇特但不討厭的味道,衝著它味道令眾多害蟲都厭惡的優勢,我一拿到就滿心期待地拿來洗廁所磁磚。可惜不小心倒太多,有死角沒洗到,幾天後變得黏黏的(畢竟黑肥皂還是植物油啊),只好拿出水晶肥皂加上菜瓜布在地上刷一刷,水晶肥皂果然很夠力。後來我只倒一小匙到一盆溫熱水好好溶解它之後,用來擦地板,擦完之後光腳踩起來真的很舒服。

除了法國馬賽黑肥皂(泥)之外,非洲黑皂、松焦皂等看起來黑黑的肥皂,照理來說,這般黑嬤嬤模樣與氣味並不討喜,但拜黑肥皂所賜,這樣的皂反而讓人覺得好像有「(療)效」。非洲黑皂的成分又跟法國馬賽黑肥皂不一樣,雖然非洲部落的各個配方都略有差異,就像南部粽、北部粽,同是三角形各有巧妙不同,非洲黑皂流傳到外界後,經過加工或添加一般人接受的香味製造出來更不相同。

沒有用氫氧化鈉作皂的非洲黑肥皂。圖/太陽光攝

其中有款非洲黑肥皂的配方是目前僅剩少數部落有在製作的軟黑皂,不使用氫氧化鈉(即使是大品牌手工皂仍須使用氫氧化鈉作皂,建議剛做好的皂放置幾個月退鹼,老手會養皂使其達pH7,使用起來泡沫綿密溫和,擺上一年細膩泡沫則被認為極品)。那款皂使用原始古法的植物鹼,做法就是把燒烤過的植物灰做成鹼水,混入植物油,經過數天攪拌成皂。這塊皂看起來就像一塊黑糖香蕉糕,質地較軟,希望小強不要誤會了。

非洲黑肥皂(有用氫氧化鈉作皂)。圖/太陽光攝

也有人使用手工皂想解決過敏、濕疹、頭皮屑等皮膚問題(各種藥水都塗抹了,使用原始療法無傷大雅)。手工皂添加的植物草藥跟精油也成了一門知識,但打皂達人通常都知道,單純原料打出來的皂是最好的。手工皂因保留其天然油脂所產生的甘油(據說這天然油脂產生的甘油通常會被抽出,放入高單價的保養品當中作為保濕用途,市面上沒了甘油的皂,自然洗起來很乾澀),所以滋養肌膚。男生、小孩頭髮短可以直接拿來洗頭,但女生拿皂洗頭髮會有點乾澀,建議第一次先洗淨頭髮,把髒污洗掉,再用濕手反覆搓手工皂起泡(皂放在起泡網搓會有更多泡泡),不洗髮、單洗頭皮、按摩,這樣去屑、去角質效果都好(很棒,尤其松焦皂去屑佳),有閒餘時間還可再用一點醋潤髮絲。雖然有人說拿皂洗臉太乾,因為洗太乾淨,但如果洗後立刻補花水、塗油補充回去,會很舒爽。

總之,洗臉洗了幾十年,後來發現若能屯幾塊手工皂,養成滋養的老皂,不同效果、香氣的皂輪流用,會讓人有期待的心情。能舒服地好好洗臉、洗頭、洗澡,就大大勝過一年難得洗幾次澡的古代國王、皇后,對現代人而言,不能不說沐浴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作者介紹】
不唸書愛看書,著三本小說後留歐完成碩博士,將那段日子又寫一書。關心在地小農、好吃健康料理、綠色有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