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8年3月19日 17:51 高美晶

剖析鴻海FII登A股 陸磁吸效應 台灣會剩下甚麼?

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 (FII) 赴上海 A 股掛牌,中國證監會僅花 36 天就火速批准通過,創下史上最快紀錄,而本地的滴滴和美圖點評都還在A股排隊,FII卻能快速過關,此舉拉攏台商意味濃厚。許多台商紛紛赴陸掛牌,加上中國惠台政策不斷加碼,資本市場產生強大的磁吸效應,將會對台灣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中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資金磁吸效應明顯擴大,據Wind經濟數據庫資料顯示,2017年滬股通、深股通累計淨流入規模為636.28及1361.66億人民幣,分別較2016年成長39%、797%;2017年北向陸股通合計淨流入規模達1997.94億人民幣,較2016年成長229%,顯示外資藉陸港通北向流入內地市場力道強勁。

中國政府近期加強「獨角獸」支持力度,針對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生物科技、雲計算在內的4個產業中,特別為「獨角獸公司」開通IPO「綠色通道」,而這次鴻海旗下FII公司申請IPO掛牌,僅歷時36天即獲證監會通過,突顯政府加快扶植獨角獸企業的決心。

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高本益比優勢,近5年中國上海、深圳市場本益比分別為15.7與38.3,明顯優於台灣的15.5,吸引台商紛紛赴陸上市籌資。

FII赴陸上市預計發行10%新股,籌資人民幣270億元,鴻海在FII上市後持有股權僅剩85%,雖然會稀釋鴻海的獲利,但A股本益比優於台灣,籌資更容易,有利於新產品的研發,因此市場持續看好其未來發展。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提出,當FII上市後會一直稀釋鴻海的股權,最後郭董旗艦企業的主角可能變成FII,而鴻海則可能變成配角。

自FII上市案通過後,南僑化工也立即響應,預計將旗下子公司在大陸掛牌上市,在大陸長期發展,將向內陸市場拓展、設廠,因應中國市場發展與資金需求。此外,PCB龍頭鵬鼎控股將啟動深圳掛牌計畫,預計深圳IPO後,能在高本益比下可取得較低廉資金,擴充產能、提升製程技術、並進行上下游整合已持續壯大競爭力。不僅如此,榮成紙業旗下的榮成環科,也計畫在A股掛牌上市,預計透過轉型成環保資源類股,提升本益比,創造公司更高的市值。

中國資本市場,近幾年經濟高度成長、政策開放,吸引許多資金流入中國,日前聯發科子公司匯頂科技和亞翔子公司亞翔集成均在上海A股上市,均因本益比較台灣高而推升母公司股價利多,吸引越來越多台商企業規畫至中國掛牌上市。

台商子公司赴陸上市掛牌,享有比台灣高的本益比和市值的優勢,有利集團籌資,不論在產能建置與研發,均能強化競爭力和在地化經營;然而縱有上述優勢,子公司赴陸掛牌也造成稀釋母公司既有股東的權益,且台灣個人股東赴陸股投資不易,對台灣投資者並無太大的好處,當集團重心移至中國,留在台灣的母公司也可能遭資本市場邊緣化的風險。

若台灣的企業競爭力不斷下降,人才和資金就會持續被吸走,對於沒錢、沒人才的台灣就更難發展與轉型,長期而言是台灣不可忽視的危機,這不是政府出來喊話、叫大家有信心就能解決的!

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改革創新並對外開放,產業政策對科技創新扶植力度逐漸加大,開啟擁抱新經濟的戰略,磁吸台商赴陸掛牌上市。當世界都在投入研發創新科技、扶植獨角獸企業、推動新興科技產業革新,而蔡政府卻只是口號治國,看不到明確的政策方向和藍圖,甚至日前提出的前瞻計畫花大量資源在軌道建設,不但一點都不前瞻,反而脫離時代趨勢和產業硬需求太遙遠,實在令人憂心前景黯淡。

此外,若台灣社會一昧地只在乎選舉和統獨的意識形態,無法脫離藍綠二分法的分裂思維,人民無法團結合一,彼此如何共同合作、發揮專長、攜手打造更高層次的台灣?再者,當政府僵化、無法提出對產業真正有效的政策、端不出牛肉時,加上中國惠台政策不斷加碼,台商企業、人才和資金出走已成必然趨勢,請問未來台灣資本市場真的不會有被掏空的危機嗎?停留在原地的台灣,若持續內鬥和空轉,最後還會剩下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