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7年5月11日 20:52 林芳幟/綜合報導

有話說不出口?4撇步找回說話的自信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與特質,而天生就擅長交談的人並不多,不擅言語者佔了大多數。

我們說話時,總會希望對方能給些反應。但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時,是否常使情緒受到影響,甚至鑽牛角尖想著「對方是不是不喜歡自己」、「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等,削減了與人說話的自信呢?

馬斯洛金字塔中,每個人都有愛與歸屬感,也就是被認同的需求。但若一味地將「自己被認同」的期待加諸他人身上,就會對他人產生依賴,於是只要接受到的反應低於預期,就會失去安全感,甚至產生負面想法而造成情緒低落。

而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 1939)、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齊名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巨擘的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曾說過:「被別人討厭,就是活得自由的證據。」這並不是要刻意讓人討厭,而是因為「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其實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

當人們對自己的不善言辭做出負面評價,並出現「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做到」的想法時,自己的言行舉止與情緒都會顯得緊繃而疲憊,周遭的人也會感受到這股壓力而無法輕鬆地交談。反而對彼此都沒有好處。

找回說話的自信,你可以這麼做:

1.掌握自己的性格,認同並允許自己可以是容易感到不安的、不擅長交談的或不愛說話的。

不用太勉強自己開口,可以透過表情或肢體動作來作為溝通交流,只要傳遞出「我有在聽你說話」的態度,同樣讓說話者有好心情。

2.受到傷害時這麼說。

當覺得從對方言語中受到傷害時,可以試著這麼說:「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希望聽到你這麼說……」。即使對方無法立刻改變,也能藉由表達出來,整理並聽見自己真正的想法,產生自我認同並建立自信心

3 要找出自己的特質

很多不善言語的人,都有善於觀察、傾聽、細心等特質,認定自己擁有的這些「特殊技能」來發展,即使話說得少,也能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大放光彩。

4 嘗試發出聲音

可以試著哼哼旋律、讀出看見上的文字、發出狀聲詞…,若一開始害怕聲音被人聽見,可以先在自己房間、沒有人的樹林裡、獨自一人的KTV包廂等讓自己可以感到安心的環境試試看,從發出細微的到自己也能聽見的音量不斷嘗試,並習慣聽見自己的聲音。

一點一滴建立自信心後,嘗試跟人們對話,可以從便利商店店員、飲料店店員、餐廳服務生開始,到與街訪鄰居的煊含問暖等逐步練習,就能告別吞吞吐吐,把話說出口!

所有事情都是,只要「跨出第一步後,就會愈來愈上手」。找回說話的自信感,就從發出聲音開始吧!

參考書目:《聊天の祕技:心理溝通大師40年絕學,聊天高手才會的55個妙招》、《被討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