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22:13 藍思絡
【產業腦革命】仇敵變親家:從TPK歐菲光聯姻看觸控面板產業變化
金融海嘯十年來,總體變化全新變化神展開,各產業變化也加快加劇,覺得燒腦嗎?跟著產業腦革命抓住產業脈動!
今年3月22日各大報皆出現「歐菲光與TPK交叉持股,並合資新公司」的斗大標題,對於兩岸甚至全球觸控面板產業,都是不小的震撼。
雖這個合作案仍待中國官方批准,但正如筆者所觀察及預期,隨著勝華、達鴻等大廠退出,廠商虧損持續至今,整體產業洗牌的結束,透過這個「仇敵變親家」的震撼消息正式宣告。
2014年開始,觸控面板的殺價競爭造成許多廠商退出、倒閉,或者被迫轉型,至今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在大陸二、三線廠也逐漸退出、整併後,現殺價情形已不如過去嚴重。
雖然如此,整體產業競爭依然激烈。主要原因是終端需求的成長遇到瓶頸,手持式裝置的銷量成長已經趨緩,即便尺寸持續變大,但與過去的榮景已難相提並論;此外,新技術的威脅一直存在,現有技術因此持續面臨成本降低與產品效能精進的挑戰,而連續虧損讓既有廠商只能用有限資源在這兩者中選擇一方。
需求趨緩,產品就難逃價格競爭,而供給端也面臨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的兩難,使得近年來觸控產業表面上產值變化不大,但能夠真正獲利的廠商十分有限。事實上,也只有承接Apple訂單的業成,以及以規模經濟取勝的歐菲光獲利較佳,其次則為採取利基市場、小量接單的觸控廠或供應鏈業者能維持獲利,其餘都仍在苦撐。
從終端應用的訂單觀點來看,消費型電子仍以Apple為主要使用者,但其訂單也集中於少數大廠,台廠以非Apple供應鏈為主,訂單小且不穩定;工業用、醫療用、車用或垂直市場應用反而相對穩定。
而就產能觀點而言, TPK與歐菲光的合作,兩者客戶重複性低,對於產能消化幫助雖不大,但兩者可能共同進入Apple或車用市場,對於未來的產能控制則略有助益。
再就台灣廠商競爭力而言,情勢恐較中、日、韓廠更加難堪,不僅過去高市占不再,且一直流失訂單,在市佔率持續下滑之下,競爭力明顯轉弱。因此,需尋求具「經營競爭關鍵」的廠商才能勝出。
總而言之,觸控廠商的洗牌應告一段落,但並不代表價格不再降低,反而當廠商不再虧損時,隨技術進步的同時,成本仍有下降空間。只是台灣廠商競爭力漸弱,相關廠商恐僅能轉進利基市場,並培養競爭關鍵以求生存。因此,就股權投資的角度,恐仍以大者恆大,而若以債權的角度,則反而可以開始尋找優質客戶。
隨著時代的快速演變,我們是否也可能與自己的過去或未來,或與認識的他人,從仇敵變親家?保持開放的心,沒有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