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12月26日 09:34 于志申

No news is good news的新定義

記得國中時,上英文課學到一個句子「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當時英文老師解釋是因為美國派兵參加越戰,死傷眾多,所以只要沒有收到來自前線的訊息,就代表自己的孩子或丈夫沒事。雖然不知道這個句子是否真的如同那位英文老師所解釋的,但我肯定這個句子在今天的臺灣要有新定義了。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來自烏克蘭的女藝人瑞莎哭訴自己女兒戶籍資料上的母親欄位空白,希望自己早日拿到臺灣的身分證。隔天內政部隨即發新聞稿澄清,說明瑞莎與國人合法結婚、生子,她先生的配偶欄與她女兒的母親欄一定都會登載她的名字。其實,我們翻翻自己的身分證就可知道,父母親欄位一定都會有父母親的名字,除非是私生子。然而,記者竟然可以不經查證就報導出來,真叫人難以相信。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1次發生,也並不少見,但為何頻率如此高?難道忘了新聞從業人員應具備追求事實真相的職業道德嗎?瑞莎的新聞只是小事一件,澄清真相就沒事了,但假如錯誤的報導涉及國家安全、公共秩序或衛生醫療等重大層面,恐怕就會嚴重衝擊國人心理,進而擴及相關層面,所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計。例如以前流傳過的西瓜甜是因為注射糖精,導致民眾心生恐慌不敢購買,使瓜農辛苦許久的成果只能放在田裡爛掉,心裡淌血。

民眾相信媒體報導,是新聞從業人員賴以存在的基礎,假如把民眾的信任一再任意揮霍,毫不珍惜,終究會被拋棄。吾輩必須堅持追求真相、報導真相的信念,不可因利益考量,或為譁眾取寵,而做出錯誤報導,甚至以自己的工作換取不當的利益,曾聽聞大陸有些不肖新聞從業人員利用自己的職業向一些老闆勒索金錢,真是令吾輩蒙羞。

假如吾輩新聞從業人員忘記初衷,只是將工作當工作,而不是將職業當成志業,未來「No news is good news」真的可能解釋成沒有出現在新聞媒體的消息就是好消息,這樣新聞媒體還有存在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