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00:06 于志申
目送卡斯楚逝去的身影與他的革命
11月25日,古巴強人卡斯楚走完他的人生路,結束傳奇的一生。雖然世人對他的評價兩極化,極度崇敬或恨之入骨,但對所有人而言,他都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和他的革命、政績也將持續成為學者研究的課題。
雖然出生在古巴一個頗為富裕的家庭,但當時古巴的社會狀況卻使卡斯楚走上革命之路,成為一個革命者。因為地緣關係,古巴宛如美國的後花園,自獨立之後,歷任國家領導者都是美國的魁儡,經濟也一直受美國掌控,許多土地也持有在美國企業手中,不是用來種水果,就是生產蔗糖,人民生活普遍貧困。
尤其1950年代的哈瓦那,因著美國黑手黨與當時的巴蒂斯塔政府掛勾,豪華飯店、夜總會與賭場到處林立,色情行業與賭博業成為黑手黨的搖錢樹。對許多美國人而言,哈瓦那就是一處紙醉金迷的溫柔鄉與銷金窟;但對一般古巴人來說,這一切的繁華並不屬於他們,眼目所見皆是腐敗、墮落與罪惡,也因此革命的發生就理所當然。(有興趣多瞭解可看”紙醉金迷哈瓦那 ”一書)。
1953年卡斯楚參加的一次武裝起義失敗之後,被關進監獄。獲得釋放後,卡斯楚流亡墨西哥。1956年,他率領100多位追隨者乘船返回古巴發動起義,但是大多數人剛一登陸就被打死,卡斯楚帶著剩餘的幾個人躲藏到山區創建了根據地,並與切.格瓦拉展開了游擊戰。1959年1月2日,卡斯楚領導部隊開進了哈瓦那,推翻了巴蒂斯塔獨裁政權。
一開始,卡斯楚並未主張自己是共產主義者,與美國尚維持正常往來,但等到卡斯楚將土地從美國人手中收回,並分配給古巴人民,以及將許多美國人擁有的公司收歸國有,兩國關係日益惡化,並促使古巴強化與蘇聯的外交關係。1961年4月,在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下,流亡美國的古巴人發動了一次突襲古巴的軍事行動,結果遭到慘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豬玀灣事件」)。緊接著,1962年10月,發生差點引爆第3次世界大戰的古巴飛彈危機,最後在美蘇兩強自我克制與協調後,莫斯科先同意從古巴撤出導彈部署,而美國也將部署在土耳其的導彈撤走,化解了這場舉世震驚的危機。
雖然美國未再對古巴採任何軍事行動,但卻對其實行長達40年之久的貿易禁運和經濟制裁。靠著蘇聯的援助,古巴撐過了這段艱苦的歲月,並取得了一些引人矚目的成就,如古巴兒童入學率超過90%、所有公民都能享有免費醫療服務、運動成績在世界名列前茅。
然而,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濟援助逐漸減少,古巴經濟面臨崩潰,許多人冒險外逃。2006年7月,卡斯楚因腸胃出血接受手術,把權力暫時移交給弟弟勞爾,並於2008年2月宣佈正式辭去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2016年3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古巴,美古關係逐漸步入正常化。
回顧卡斯楚傳奇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革命的發生有其必然性,那就是當大多數的人民貧困到無可立錐之地、無可充饑之食,生存有極度困難時,不得不採取非常規的手段以維繫或爭取自己生存的機會,這時再講人權、民主、法治都成空話,因為古巴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也是以民主形式產生(雖然只徒有其表)。
而革命的成功不僅在於軍事上的勝利,也更多是宣傳上的勝利。卡斯楚與格瓦拉在打游擊期間,即多次成功藉助媒體宣傳他們的理念,除了爭取古巴人民的認同與支持外,更獲得國際上的同情。這一點與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革命有異曲同工之處。
鑑往知來,面對國內萎靡不振的經濟、日漸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當政者豈可輕忽,不積極處理,而只是投注心力在一些極具爭議性但又不具急迫性的議題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