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11月28日 20:47 林芳幟/綜合報導

欲罷不能? 4步驟脫離難言之「癮」

人多少都曾有過或大或小的「上癮」經驗,如同感冒是萬病之源一般,一開始接觸成癮對象時,只以為是種休閒、放鬆途徑,但不知不覺中養成的成癮習慣連自己也難以置信,這樣的「成癮」卻成為了日後追夢、生活上的巨大阻礙。

日心理學家澀谷昌三所著 《圖解心理學》一書中提到「強烈追求某種刺激或快感的行為稱為成癮。簡單地說,就是一種『沉溺』、『上癮』的狀態。成癮可粗略分為物質依賴、行為成癮、關係成癮三大類。」也可以說,所有的「成癮」都是大腦對「多巴胺」,也就是「快樂(成就、人際、興奮等)」上癮,並在書中指出,「一般認為成癮的形成背景,是人意圖逃避心中的痛苦而『試圖以自己療傷』,但這種自我治療終將逐漸失控,『使人從一種成癮轉移到下一種成癮』。既然成因是失去自制能力,便需要求助專業醫師或旁人」。

發現成癮症狀若放著不管,則可能讓症狀會逐漸加劇。以關係成癮中的「病態性依賴關係」為例,美國心理學家蕾娜‧沃克(Lenore Walker)主張「家暴」藉由一再重複「暴力爆炸期(加害者出於憤怒而做出暴力行為)」→「原諒期(加害者為暴力行為道歉,變得溫和易相處)」→「緊張醞釀期(關係緊繃,壓力漸增)」三步驟循環逐漸擴大傷害。三階段的出現周期因人而異,一旦進入循環,暴力層級就會逐步升高,周期間格也會愈來愈短。

物質與行為成癮亦同,不論是對愛情、親情、友情、工作、甜食、飲料、菸酒、毒品等,當對某樣事物上癮時,每經過一段時間,對該成癮物的需求量就會更加提升,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心力與金錢在那事物上,以致打亂了生活中的平衡,嚴重則無法繼續維持正常生活。

綜合書中與相關論點,整理出以下面對成癮症狀並得勝的4個步驟:

1. 要讓成癮者(他人或自己)「覺察到」自己成癮了。沒有人能在不曉得自己犯了錯的情況下改正,首先要讓成癮者察覺自己對什麼人、行為或事物「異常」地「沈迷」其中,並學會客觀審視自己與其的關係。

2. 不要讓自己落單。向他人尋求幫助,且認知到自己是需要被幫助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寵物,與之建立關係性,學會付出並使彼此產生互動,從愛的流動中得到力量。如同故事《遇見街貓BOB》中的流浪的毒癮患者James Bowen透過照顧受傷浪貓Bob過程中找回自我般,建立良善並正向的關係性是脫離成癮的重要因素。

3. 打斷成癮的週期,阻止成癮者繼續接受刺激。藉由斷絕有害無益的人際關係與成癮物質來打破成癮的循環,使成癮狀況不再跟著成癮循環而惡化。

4. 找到生活目標並朝向它前進吧!重新建立起目標與生活重心並一步步實現它。準備脫離一個惡夢時,絕不能只是把那位置或時間空出來而什麼都不做,要主動填入美好的夢想,才能免得「空虛」這壓力又讓惡夢再次入侵。

對於成癮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從小就學習與人互動的方法、正當而適度地追求娛樂,不過度渴望受照顧而是更多體驗付出帶來的快樂;透過學習提升分辨力,瞭解該做與不該做的事,從一開始就不去嘗試只對自己有害無益的事(如抽菸、吸毒、暴力、色情、賭博等),才能更充分享受人生,讓所獲得的快樂,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