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11月13日 18:55 于志申

我們都應該上一堂思辨的課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旅居法國的記者羅惠珍女士提倡應該從小學開始上哲學課,初看時,覺得這又是一個折騰小學生的提議,臺灣的小學生已經被交付太多學習任務,包括母語、性別平等教育、鄉土教育……,如果再加上哲學課,小學生恐怕只有成為超人才作得到吧。但想到最近一些臺灣社會重大事件報導時,覺得不只小學生,所有臺灣人都應該上一堂思辨的課。

最近為了「一例一休」的政策入法,曾有合作經驗的民進黨與勞團反目成仇,勞團批蔡英文總統為砍假總統,青年學生闖入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辦公室抗議砍假,勞團也準備進行絕食抗議,一連串事件令人眼花撩亂,但支持或反對「一例一休」的人,有多少人是充分了解政策內容,又有多少人可以清楚講出支持或反對的理由,還是只是「跟著感覺走」。

又如這幾年來,引發社會對立的婚姻平權議題,支持或反對的團體各自舉辦遊行活動表達立場,平時於網路上也激烈交鋒,但多數流於謾罵、嘲諷,少見有清楚論述何以支持或何以反對,各自擁護者又有多少人能清楚思辨婚姻平權法案通過或不通過的利弊得失,結果只能流於各說各話。

還有臺灣要不要核電廠的議題,也是陷入相同的情境。不要核電廠的人多數只是表達擔心核災、主張臺灣有條件發展綠電,但我們沒有看到如何發展綠電的政策,也沒有看到在不用核電廠發電的情形下如何維持低電價的方法。

同樣地,主張繼續維持核能發電的人,認為核能風險並不大,世界多數國家都繼續使用核能發電,且核能發電成本較低,可是他們沒有辦法說服反對者核廢料處理沒有問題,以及處於地震帶的臺灣100%不會發生核災,因此只能互相戴帽子。

上述的種種,清楚地告訴我們一件事,臺灣人真的需要上一堂思辨的課,讓大家學會如何思考。在面對一項議題時,如何先客觀、理性地分析這個議題,決定自己是支持或反對,而不是盲目地選邊站,然後完整且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論述,告訴其他人自己為何支持或反對,而不是照著自己的感覺走,只是嗆聲說我就是支持或反對,或以一些情緒性、粗暴的字眼謾罵立場相左者,這只會造成更大的對立,甚至是撕裂社會,無助於解決彼此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