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6月6日 14:45 于志申

從龍王鯛之死看「臺灣觀光」發展困境

前幾週媒體報導綠島民宿「阿憲的家」老闆獵殺保育類龍王鯛,消息傳出後,引發網友和媒體聲討、抵制,逼得該家民宿改名,並求大家不要無限上綱「抄家滅族」。這件事其實不能只視為是單一事件,從2、30年前捕殺來臺過冬的伯勞鳥、差點將整條迪化街的建築賣給日本人,都顯示出臺灣人不懂得珍惜自然環境與歷史遺產,因此唯有趕快建立觀光文化,才能讓臺灣持續賺到觀光財。

臺灣對觀光業發展的重視,時間並不長,在以製造業為主軸的經濟政策下,觀光業一直處於邊緣地帶,並未受到政府及民眾的關注。直到民眾開始注重休閒生活,臺灣的觀光才慢慢朝向產業化發展,然而目前仍以業者單打獨鬥為主,政府一直缺乏有效的觀光政策來引導方向,以及整合相關資源打群體戰。因此在臺灣,觀光業的發展仍是一條艱辛的道路,只能薄利多銷,衝觀光客的到訪量,而無法進一步提升觀光的質,賺取更高的利潤。

嚴長壽先生回憶自己擔任臺灣觀光協會會長時,為了吸引觀光客,常帶團出國參加旅展,以美食、廚藝等來吸引外國人。然而,直到今日,我們介紹臺灣,還是主打美食、夜市,好像臺灣除了吃以外,沒有其他值得介紹的。往往是外國人來臺灣之後,透過他們的眼睛,我們自己才發現臺灣原來有這麼多好玩、有趣的點,如原住民文化、布袋戲、歌仔戲、休閒農場、茶文化、鹽水蜂炮等等。

探究上述現象發生的主因,根本在於臺灣還沒有建立觀光文化。觀光產業的發展除了要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如便捷的交通、乾淨舒適的住宿空間(從五星級飯店到平價青年中心)、清楚的路標及指示牌、有利觀光客查詢資訊的網站或遊客中心;完整的觀光政策,如找出各縣市獨一無二的特色,並依特色設計出不同的觀光配套行程,以及針對不同的客群進行觀光行銷;更重要的是,要有觀光文化的建立。所謂的觀光文化在於民眾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傳統風俗的獨特性有清楚的意識,對於周遭的生活環境能夠珍惜、維護,這樣才可塑造出獨特的魅力,吸引想體驗不同文化、生活樣式及自然環境的外國觀光客。

臺灣的自然環境其實可稱得天獨厚,因為氣候從熱帶一直到寒帶都有,因此地形、物種可說具豐富、多樣性;臺灣的人文風貌也可算是多元,從原住民、客家、閩南、外省族群到新住民,然而如果再不加以珍惜,真的只能去羨慕其他國家大賺觀光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