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6年1月17日 14:17 于志申

第一任女總統蔡英文 該做什麼?

經過2012年總統大選失敗後,蔡英文花了4年時間終於走完最後一哩路,漂亮地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成為第14任總統當選人。但面對國內外嚴峻的局勢,蔡英文完全沒有喘息的空間,必須儘早組成執政團隊,一一落實競選政見,帶領臺灣走出苦悶的環境,重現亞洲四小龍時期的活力、希望。

面對情勢日趨複雜的兩岸關係,蔡英文以維持現狀來表達日後與對岸互動的原則。經過2015年的訪美,顯然其兩岸政策相關論述已通過美國老大哥的測試,因此這次大選美國沒有再出現類似2012年前美國在臺協會臺灣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的談話,阻斷蔡英文通往總統寶座之路。另外因為兩岸經貿往來,臺灣人民未獲得預期的利益,所以也沒有像上次大選有企業家大陣仗出來打經濟牌,導致勝選天平傾向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然而蔡英文這次大選兩岸政策未失分並不代表執政後就可以與對岸維持良性互動,仍必須以無比的耐性找到一個對岸與臺灣內部均可接受的來往模式,以維繫兩岸和平。

其次,臺灣今年老年人口(65歲以上人口)數目正式超過幼年人口(未滿15歲人口)數目,未來可能出現1.4個青壯人口要撫養1個老人的結果。然而,臺灣只在 2015年通過長照服務法,其他配套措施,諸如人力、財源皆未有解決方案。蔡英文競選時提出五大安定計畫,其中「社區照顧計畫」推出「托育、長照、就業」三合一照顧政策,以社區為核心建立老幼照顧體系。但是否能滿足民眾需求,使民眾從照顧家中幼兒或長者的重擔下解脫出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三,蔡英文提出三大產業政策要來扭轉臺灣的悶經濟,包括未來產業、生活產業與綠色產業。可是經濟發展不是作文或喊口號比賽,這些政策是否真的能落實執行,是否能使臺灣經濟重現活力,有待進一步觀察。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的成果能否與國人分享,也就是是否有助於提升國人的薪資與所得,惟有經濟成長果實可以全民共享,才能擺脫馬政府時期經濟最大的問題-GDP等相關指標成長,可是人民卻無感且無力,最終逼得臺灣人才外流,經濟發展遲滯。

此外,還有居住正義、年金改革、能源規劃等相關重大事項,事關臺灣未來發展,也有待蔡英文能實現其競選承諾,給臺灣帶來希望。如果未能兌現競選時的承諾,無法解決臺灣與臺灣人民面對的困境與問題,則這次大選造成國民黨大敗的原因,也將成蔡英文競選下任總統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