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10月17日 23:30 林智旻

人生22K 「習慣」決定你一天值多少錢?

前幾天去聽了一場演講,講者是BEES&蜂膠樂團成員之一張璧,她在這場演講分享她是如何從一上台,實力就會瞬間掉50%,改變成現在能夠隨時free style的「自由人」,整場講座大約2小時,精彩到讓人忽略時間的流逝。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人生22K」這個單字。

剛畢業的我,甚至每一個已經出社會的人,應該都對22K非常敏感,因為這數字代表著除了社會不景氣以外,還有自己的價值能換得多少薪水呢?以往我們都是用金錢來看待22K,但張璧卻以時間來看待,「台灣女性平均能活到82歲,男生更少才80歲,現場大家平均20歲,也就是剩餘60年,60年乘以365天是21,900天,連22K都不到啊!」她問現場的聽眾,自己的一天值一塊錢嗎?自己現在生活的方式真的值一塊錢嗎?

張璧這場講座讓我思考到另一件事,就是我們現在過生活的方法,更深入思考就是「習慣」。因為我們的生活模式,是建立在從小到大累積而成的習慣,也就是說「好的習慣讓你上天堂,壞的習慣讓你下地獄」,不論是健康好與壞、課業好與壞、人生成功與否,一切都跟我們怎麼過生活有關!

曾經看過一本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卻那樣工作》,這本書收錄許多習慣改變後,人生大小事都變得跟以及截然不同。相信大家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壞習慣以及好習慣,並且思考能不能將壞習慣改變,從此讓自己的人生翻轉。這是好問題,因為習慣是你建立的,你當然可以改,不過,要花很多力氣,因為習慣是個不自覺的行為。「不自覺」就表示,已經不會動用到大腦,變成直覺反應,所以改掉壞習慣需毅力,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再做。

幾點改掉壞習慣的方法,不妨參考看看:

設定「具體」行動

如果不會設定目標,那麼這個習慣養成計畫幾乎會失敗。在設定習慣養成目標時,一定要「避免概念化」,一定要把目標設定成一個非常具體、非常直白的「行為」、「動作」,這樣才能很明確的做到,才能真的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例如:設定「每天早睡」為目標,和設定「12點前上床」為目標;設定「減肥」為目標,和設定「每天下班走路回家」為目標。你覺得哪種計畫會真的有辦法持續下去呢?

找出要先下手的目標

目標永遠可以調整,但最重要的是透過實踐,去發現首先應該改變的習慣是什麼。習慣並非只是單一面向,而是某一串連續的習慣行為,造成目前的生活方式。

例如想要養成早睡早起,一開始設定具體的行動可能是12點前要睡覺,但執行時發現很難做到,因為會帶工作回家做,於是這時發現要先改變的具體行動是「不要帶工作回家」。然而「不要帶工作回家」又太過概念化,繼續延伸,或許是「上班時間要確實完成每日目標」,但這也太籠統,於是推理出可能是要「每天上班前制定好今日的待辦事項」,這樣才能確實在上班時間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經過實踐與層層推敲,我們會發現最先該改變的部份。

適時給予獎勵

在實際執行時,一定要保留彈性。無論做到哪個程度,重要的是保持「每天都有做」的動力,只要每天都有做,你就有機會愈做愈好。另外,記得要獎勵你自己,能夠連續一週每天做到進度都是值得鼓勵的。所以記得這時候一定要自己發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賞。

避免設定負面的目標

為了減肥,難免會設定像是「不可以吃油炸食物」這樣的習慣,但這類負面的目標,也就是要「犧牲自己、限制自己」才能達成的目標,是最容易失敗的方式!沒有人願意這樣折磨自己,如果換個方向,把目標設定成「晚餐主食吃清淡蔬菜食物」,這樣不僅很具體,而且是個「正面」的行動,做的時候不會覺得是犧牲自己,而是同樣可以獲得滿足。這樣的正向目標會有更高的機率成功養成。

專注在一個習慣上

人不可能一次做到全部的事情,也不可能一次做到太多事情,那在身心上都壓力太大。所以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不用訂下過多、負擔過重的目標。保留最重要的目標,然後隨時調整它,讓它更簡單、更具體,完成後再往下一個目標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