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 07:37 立揚
聖嬰再臨現象 太平洋"ㄘㄨㄚ冽等"
濱太平洋地區三大氣象機構一致認為「聖嬰現象」已再次降臨,這也是太平洋5年來首次出現聖嬰現象。澳洲氣象局12日加入美國氣候預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行列,宣布赤道太平洋海面溫度已夠高,海上大氣也有足夠強烈反應,意味聖嬰現象已開始。
早自2013年起,研究人員和媒體就不斷警告太平洋海溫會升高,全球天氣模式也將跟著改變。澳洲氣象局的氣候觀測主任瓊斯說:「這是真正的聖嬰效應,而且威力不容小覷。」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報告,1982至1983年的聖嬰現象是造成南美、澳洲等地連串乾旱、野火和水災的禍首,導致近2000人喪生,財物損失多達80億美元。
NOAA並估計,1997至1998年的聖嬰現象讓美國付出100億美元經濟代價,許多農作物不是枯死就是被大水淹沒,但消費者花在取暖燃油的支出則減少22億美元。
聖嬰現象預料也將為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尼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帶來較為乾燥的氣候,並在太平洋東部和南美國家降下暴雨,提高爆發洪患和土石流的隱憂,也可能造成全球農業市場大亂。對美國加州來說,要解決千年以來最大的旱象,必須靠連續好幾年的豐沛雨量,聖嬰現象恐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即使澳洲、美國和日本如今都同意聖嬰再現,但澳洲氣象局12日說,聖嬰現象還在初步階段。日本氣象廳則說,聖嬰去年夏天就已開始,只是入冬後威力減弱,「如今可能重新轉強」,並持續到北半球的秋天。美國氣候預報中心稱,聖嬰現象始自今年2月。
聖嬰一詞源於西班牙文El Nino,意指小男孩,後被用來形容熱帶太平洋海溫與洋流的異常變化現象,由於該現象發生於耶誕節前後,故名為「聖嬰」。中央大學大氣系副教授吳德榮指出,「聖嬰現象」定義是指中太平洋海溫高於氣候平均值攝氏0.5度,連續達5個月,所以該海域水氣會比較多,大氣壓力輕,有利低壓存在,影響到大氣波動而傳遞到全球。
聖嬰現象與部分地區相關性比較高,就台灣而言則較不相關,但聖嬰現象確實可能導致颱風多、強颱也多,但主因是颱風成形時離台灣較遠,在持續發展的情況下,接近台灣時強度較強,呼籲民眾隨時做好防災、防颱措施,不必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