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 20:12 董曉光/綜合報導
刷牙帶血不理會? 當心牙周病已上身
一名40多歲廖姓男子因為長期口腔衛生維護不佳,每天只有早上起床刷一次牙,大魚大肉之後也未清潔漱口,更沒有定期看牙醫的習慣,結果近半年來發現刷牙經常會出血,本來不以為意,但這幾個月開始出現牙齦化膿、腫痛、及咀嚼食物牙齒疼痛,趕緊到醫院牙周病專科求診做全口牙周X光片檢查,才驚覺罹患了重度牙周炎。
醫院牙科劉醫師解釋,牙周指的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亦即支持牙齒穩固的組織,包括了牙齦(肉)、 牙周韌帶(使牙根附著於牙槽骨的纖維)、牙糟骨、牙骨質(覆蓋於牙根表面的 鈣化組織,,能使牙周韌帶附著其上) ,這四種組織有了破壞便稱為「牙周病」,俗稱牙周病。
主因俗稱牙垢的牙菌斑以及牙結石堆積於牙齒或牙根表面 ,細菌堆積在牙齦邊緣,並且分泌毒素令牙周組織發炎,剛開始只是牙齦發炎,這個時候,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稱為牙齦炎,過了一段時間後,牙根與牙齦間溝隙變深,形成牙周囊袋,進一步造成牙齦發炎及齒槽骨破壞,更會產生排膿、口臭、牙齒動搖等情形,稱為牙周炎。由於沒有太大疼痛感,一不注意未加以理會,往往等到牙齦紅腫、流血、口腔有異味,或牙齒動搖才就醫。
牙科連鎖診所張醫師也表示,牙周病的預防,首要還是著重於正確的潔牙包含牙刷、牙線的使用,抑制牙菌斑的生長及配合定期口腔檢查。攝取均衡的營養,可幫助免疫白血球消滅口腔細菌;醫師建議,抽煙、血糖控制不良、壓力等都會降低本身的免疫力,一些不良的習慣,也會加速牙周病的進行速度。並且要正確的潔牙,注意清潔牙齒之間的縫隙,及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牙齦溝等死角,才能確實有效的清除菌斑,控制細菌的數量。
在台灣全民健保的福利下,牙周病的基本治療,包括洗牙、牙根整平術等非手術性療法,於坊間一般牙科診所即可進行且皆有給付,但視病情嚴重度,後期可能需要手術性療法介入,因此複雜的病例則可考慮由牙周病科專科醫師進行診治。由於牙菌斑是會不斷累積且無法根絕的,因此即使在積極治療告一段落後,仍得持續居家照護並定期回診。所以,養成良好習慣,預防重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乃牙周治療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