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20:35 Karen.L
你知道嗎?新加坡今年才建國50年 看多國統治如何走出「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今年8月即將歡度獨立建國50週年,其歷史最早可回溯至西元3世紀,歷經多國統治並於1965年獨立建國,現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在亞洲,新加坡國民平均所得僅次於日本。
西元3世紀的馬來人將新加坡主島命名「新加坡島(Pulau Ujong)」,意指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東吳孫權曾派遣使者紀錄見聞,「蒲羅中」為新加坡最早的中文名稱,後也別譽為「海峽之邦」。元朝時新加坡被稱為「單馬錫」,明朝時為「淡馬錫」,皆為馬來語「海城」對音,14世紀才首度出現梵文名字「Singha-pura」(獅城)」。
新加坡曾被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等國家統治,經歷三佛齊時期、滿者伯夷時期、麻六甲時期、柔佛王朝時期、英屬時期、日佔時期、馬來西亞時期,並於1965年建立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土地上種族與宗教及文化十分多元。新加坡的重要轉捩點於14世紀被建設為港口,雖然也曾被毀壞,但在英屬時期新加坡成為東亞與歐洲間的重要港口,一戰後,英國在新加坡建造了海軍基地與空軍基地,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稱新加坡為「東方的直布羅陀」。
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攻佔馬來亞半島,日本將新加坡改名為「昭南島」,戰後回歸新加坡得到大程度的自治,1959年,英國同意新加坡完全自治,成立自治政府後,最後一任總督顧德爵士擔任首任元首,李光耀為首任首相。1962年新加坡舉行全民投票,71%新加坡公民贊成成為馬來西亞公民,因此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但合併後因預算、稅收、政治產生矛盾,也發生種族暴亂,最終馬來西亞國會於1965年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建國首相為李光耀,尤索夫·伊薩為總統。
獨立後新加坡尋求國際承認,同年9月加入聯合國、10月加入大英國協,1967年新加坡協助成立了東協組織。新加坡推動工業與經濟,改善高達12%的失業率,成為世界主要港口,新加坡也推動雙語教育、歡迎外資投入,建國近50年,「亞洲四小龍」、「新加坡模式」已成為許多國家研究或效法的重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