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11月13日 12:29 鄭哲宇

台灣漁業列入「黃牌」 學者籲建立透明制度

台灣因非法捕魚事件頻傳,於10月1日被歐盟正式列入打擊IUU不合作第三國黃牌名單,限期6個月內改善,若台灣被列入黑名單,將面臨每年近5億2000萬元的損失。民間團體與海洋學者站出來呼籲政府該正視此問題,應建立公開透明的漁業資訊申報系統,以確保漁民、消費者的權益。

為了打擊「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Unregulated, IUU),歐盟自2010年開始,將未有效打擊IUU的國家列為不合作國家,一開始先向該國發出正式警告(稱為黃牌),如指定時間內未能改善漁業管理以達國際標準,即列入黑名單(紅牌),面臨一系列制裁,包括禁止所有水產品出口至歐盟。台灣一旦被列入黑名單,將面臨每年上看5億2000萬元的損失。

國立海洋大學教授、立法委員邱文彥表示,政府應當正視該問題,台灣漁業被國際抨擊的,在於登載資訊不透明,不論是魚獲量、捕獲魚種,都沒有明確透明的機制,以至於除了有船舶管理系統的大船以外,大部份小漁船的作業無法有效掌握,進而造成執法、監督的困難,也才讓漁民有漏洞可鑽。

漁業申報資訊的不確實,將會造成無法正確追蹤魚群數量、無法管制非法漁獲等後果,消費者也無法正確得知自己魚獲的來源,長期而言對保育的推動、資源的管理、消費者權益都是不利的影響。

台灣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五個團體發起的『找出「來去無蹤」的魚─台灣公民對沿近海漁業改革建議』也指出,雖然2016年7月1日漁業署的「卸魚聲明書申報管理規定」將要上路,但除了由漁會向漁業署申報的單一管道外,建議也該由漁民透過科技設備主動申報,藉由雲端系統彙整明確的數據。

民間團體與學者共同呼籲,希望政府正視台灣漁業法規與執行面的長期問題,建立可行的、公開透明的申報系統,並確實把關,推動海洋產業永續發展,以保障漁民與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