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2日 09:40 董曉光/整理報導
夏日吃冰有害? 中醫觀點說分明
日頭赤焰焰,任誰都想來上一杯冰涼飲料或一盤剉冰暢飲一番,不過大口快感之後,恐怕頭痛、腹痛就會隨之而來,且連肩頸痠痛、經痛,都逃不過。雖然心裡也知道有「吃冰有害健康」這一說,但卻忍不住想要吃冰消暑的"渴"望。
很多人常會以為中醫觀念古老且不科學,或舉出反證「外國人吃冰當家常便飯,還有冷湯料理,也沒吃出毛病」,其實這是個人體質的問題,每個人對冰的耐受力不同,事實上根據臨床所見,因為痛經而就診的患者之中,血瘀型痛經患者,十之八九,都和吃冰有關。
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事實上日前西方醫學就有做過研究,請自願者喝冰水,喝完馬上做胃鏡,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及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這就是缺血的現象。 當黏膜缺血時會造成兩種傷害,第一是很容易受各種病毒或是細菌的感染,而食道及胃腸則是人體接收食物時的第一道防禦,因此要格外小心;第二則是黏膜容易出現微水腫,而這就是中醫所謂「脾濕」的現象。
貪吃冷飲容易生濕,有些人會經常腹瀉,有些人則是胸悶、胃口變差,而內濕盛而形成外濕,就可能出現像是風濕痠痛的症狀。除了腸胃功能不好之外,冰品也會直接影響各個器官,像是女性子宮就很容易受影響,除了白帶會變多外,還會形成子宮血瘀,而且會引發痛經。其實,不只是中醫師認為一口灌冷飲或是猛吃剉冰不好,西醫也認同這個觀念,國外有一種頭痛名稱叫「凍凍腦(brain freeze)」,或稱為「霜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就是指快速大量喝冰水、吃冰所引起的。
冰品會影響痠痛症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冰水順著食道而下,經過附近的肌肉及週邊組織,都會從正常體溫變冷,進而影響局部的血流,減少的血液循環無法帶走累積的組織廢物,因此造成附近軟組織的疼痛。
如果從台灣女性熱衷按摩、SPA來看,時間再長、技術再好的按摩,都無法化解全身的痠痛,其實也都和愛喝冰水、愛吃冰有關。然而和吃冰最有關係的痠痛,包括頸部、肩膀,喜歡吃冰的女性不妨自我評估一下,痠痛是不是常常從肩頸痛到肩胛骨附近的「膏肓」點?另外,還有胸前鎖骨內側的前鋸肌、中鋸肌等,因此做SPA被按壓到前胸時,常會有痠脹感,還有現在愈來愈常見的筋肌膜疼痛症候群,這些症狀都和吃冰脫不了關係。
<中醫師建議,這些時候不要吃冰>
一、月經前後1週 : 女性不管有沒有痛經,建議月經前後1週,最好不要吃冰。
二、空腹的時候 : 很多人早上一起來就喝冰涼的精力湯,以為可以清腸很健康。因為精力湯材料多是生冷的蔬果,有加冰或是沒加冰,空腹喝都不好。
三、用完餐的時候 : 飯後胃部正需要大量的血流來消化食物,因此飯後不宜馬上吃冰,最好飯後半小時再吃。
四、吃火鍋的時候 : 商業廣告讓全民以為冰飲是火鍋最佳「涼伴」,其實腸胃忽冷忽熱傷害很大,所以,吃火鍋的時候,還是不要吃冰比較好,要吃就等吃完火鍋後半小時再吃。
五、身體很熱的時候 : 身體很熱時吃冰,會讓身體組織急凍,不只引起痠痛、腸胃不適,也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甚至可能因此發病。
六、呼吸道不適的時候 : 有氣喘、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的時候,吃冰會更加刺激,讓症狀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