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06:35 廖乘晰
塑化劑刺激性早熟 成大研究找出關鍵
食安疑慮-塑化劑對幼童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家長往往輕忽。研究團隊居家調查時,發現性早熟個案的孩童幾乎每天都要喝杯裝塑膠杯茶飲,令人嘆息。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指出,團隊針對30名性早熟的女童進行研究,發現孩子停止喝塑膠杯飲料,並在居家日常中避免接觸塑化劑,才一周時間,體內的塑化劑含量大幅下降1/2至2/3,成效顯著。
成大環境醫學所博士生陳重羽表示,國外從1933年就開始研究塑化劑造成孩童性早熟的現象,其中男女比例大約是1:10,女童情況特別嚴重,但塑化劑為何會造成孩童性早熟?一直是個謎。如今成大研究團隊找出了原因,主要是塑化劑會刺激人體神經元「kiss 1」,分泌特殊蛋白質「kiss peptin」,刺激腦下垂體分泌黃體激素,造成第二性徵,包括胸部、生殖器發育。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是全球首例。
李俊璋表示,臨床研究顯示,男童的性早熟多數是腫瘤或是腺體異常造成,但女童性早熟在過去找不到明顯的病變。隨著時代進步,環境中的塑化劑愈來愈多,團體花三年時間,希望找出塑化劑與女童性早熟關聯的解答。研究針對成大門診的71名性早熟女童,測量體內塑化劑濃度,發現塑化劑愈濃,「kiss peptin」的濃度愈高,體內黃體激素等雌激素的濃度也愈高,性早熟的情況愈明顯。而這些個案的塑化劑濃度大約是一般女童的1.2倍至2.4倍。
團隊為研究解決之道,從71名性早熟女童中,再挑出塑化劑濃度較高的30人進行居家研究,要求家人配合一周內不讓孩子接觸塑化劑,包括不喝塑膠杯飲品、不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避免接觸香精...等。研究結果發現,經過這樣的控制,女童體內的塑化劑一周後,明顯下降1/2至2/3。
總之,現代的飲食太過精緻化,而且參雜太多人工添加物,對孩童來說,雖然選擇性多,但是對父母而言,卻是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