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4日 21:13 杏林墨客
「心臟病」年輕化 過勞不運動死亡率增3成
誰說「年輕就是本錢?」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線上調查1086名25至49歲民眾發現,26.7%自認很健康、不會生病,但8成工作超時、運動不足,甚至睡不夠、經常吃外食。醫師提醒,心臟病已逐漸年輕化,10年內青壯年每10萬人口死亡率增加3成,前述生活習慣正是危險因子。工時長、沒時間運動,心臟病恐提早報到!最新調查更發現,8成青壯族群每天工作超時、沒有運動習慣,恐肥胖、加速血管老化,罹患心臟病風險增。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發表「台灣年輕人生活習慣與冠心病認知」,調查全台1086位、25至49歲的青壯族群,結果顯示,高達8成5的青壯族群運動不足,7成9每天工作平均超過8小時,顯示工時愈長者、愈沒有運動習慣。
調查也發現,2成6的青壯族群自認健康,但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者,卻有2成5認為自己不會生病,疾病風險意識偏低;若未來罹患冠心病,6成2最在意治療的長期副作用。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馬階醫學院醫學系主任葉宏一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國人最新死因統計,心臟疾病為國人前十大死因第2名,且有年輕化趨勢,原因與青壯族群工時過長,容易造成精神緊繃,加速血管老化,以及缺乏運動,形成體脂肪導致肥胖,而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
由於青壯年普遍運動不足又好外食,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宏一表示,此次調查顯示,85.9%的青壯年每週運動不足2.5小時、79.1%每日工作超過8小時、64.8%每日睡不到7小時,並且每日平均1.8餐外食、15.2%有抽菸習慣。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兼心臟內科主任黃瑞仁表示,冠心病治療若需於體內置放心臟支架,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能有效撐開窄化的動脈,而模架在2至3年內可逐漸分解吸收,並讓血管恢復彈性,降低患者需要再次心導管手術治療、心絞痛的副作用。黃瑞仁強調,患者不必過於緊張,只要與主治醫師諮詢,確定適合治療方式,仍可持續保有健康人生。
心臟專家建議,「健康333」-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至少130下,並且控制飲食、戒菸、限制飲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這樣才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