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4月14日 12:43 Sandra Huang

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小心聽力受損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第589期內容指出生活周遭充滿了各式各樣聲音,有些讓我們樂在其中,例如悅耳的音樂、蟲鳴鳥叫、與朋友暢談等。但是,來自馬達、電動工具、甚至是耳機中傳來的巨響或持續的噪音,都可能造成聽力的永久損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健康通訊亦曾特別撰文提醒民眾,必須採取保護措施以免傷害性的聲響損害耳朵。



最常見喪失聽力的原因之一是巨響。據估計,2069歲的美國人約有2,600萬人因巨響造成無法恢復的聽力損失;多達16%的青少年可能因巨響而有聽力損失。NIH耳鼻喉科專家Gordon Hughes博士表示,噪音損傷聽力可能始於各年齡層,且容易隨時間的推移而更嚴重,這也是為什麼避免處於噪音的環境格外重要。

以青少年而言,戴耳機聽音樂是暴露於噪音的最常見原因,而成年人的噪音源可能來自電動工具、割草機、除雪車、其他形式的工具等。Hughes博士進一步指出,農場、建築場所、軍事相關場所等,這些來自職場的噪音都可能會造成耳朵的健康問題。

導致聽力損失的相關噪音包括像是槍聲或爆炸等極大的聲響,都可能使中耳的耳膜撕裂或骨骼損傷。但是,大多數與噪音有關的聽力問題,是隨著持續暴露於大的聲響,且伴隨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地造成聽力損失。大的聲響會傷害內耳的毛細胞,影響感應接收的振動能量,慢慢的就變成了「聽不清楚」甚至「聽不見」。

毛細胞有助於轉換聲音振動為電信號,並沿著神經從耳朵旅行到大腦。這些細胞讓我們偵測到聲音,所以,當毛細胞受損且因過多的噪音而破壞時,毛細胞就「回不去了」;如此一來,聽力就永久損害了。有時大聲喧嘩會導致耳鳴,鳴響聲可能僅在耳朵一陣子,但也可能持續終身;此外,還可能導致暫時性的聽力損失,此種情形可能在幾個小時或幾天內消失。但有些研究指出,即使症狀消失了,還是可能有分子或化學的異常,慢慢地形成了並導致潛在的聽力損害。

最好護耳的方式就是盡量避免處在巨大聲響的環境中,而什麼樣的聲響才算是大聲呢?測量音量(聲音的強度或響度)的單位為分貝(dB),低於75分貝的聲音不太可能傷害聽力,例如正常地交談所測得的約60分貝,一般的吹風機的聲音測得約85分貝,如果只是短暫地使用,不至於損害聽力。然而,長時間或反覆地暴露於高於85分貝的環境中,就很可能引起聽力的問題,聲音愈大、損害愈快。

戴耳機聽音樂播放器的最大音量約105分貝,只需短短30分鐘的暴露,就會造成潛在性的噪音性聽力損害。其他高音量的聲音還有:警笛約120分貝、搖滾音樂會約110分貝、摩托車約95分貝、割草機約90分貝,這些都是潛在性損害聽力的噪音源。因此,Hughes博士建議,若無法避免暴露於噪音時,應戴上耳塞等護耳器具,或者盡量遠離噪音源,而戴耳機聽音樂時,盡可能地降低音量。處於噪音環境下,可利用可壓縮型耳塞以阻隔一部分聲音的強度到達耳膜。

保護耳朵不分年齡,千萬別因為孩子還小就忽略他們的感受。另外,若認為親人有聽力損失的現象,應及早接受聽力測試,以提供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