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 22:07 董曉光
小心「蜂窩」發炎起來要人命
日前有一篇新聞報導有一名嬰孩眉心被蚊子叮咬,隔天卻出現額頭腫大,雙眼睜不開的情形。醫師診斷應該是「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這可能是因為被蚊子叮咬後孩童因搔癢難忍、手抓破皮引發感染所造成。輕則腫脹發炎數日難退、重則毒性蔓延需要清創手術治療以免有截肢及致命的危機。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 國軍台中總醫院外科暨外傷專科主治醫師廖丞晞說明如下:
1.定義: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嗜肉桿菌...等)。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而在組織空隙內滋長,引起局部組織炎性反應。人體的皮下脂肪層是一區區像蜂窩狀的組織,所以如果這個區域發炎腫大,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其發生的部位,可能是以往曾經外傷的部位,或是皮膚本身已經有病變的地方。最常侵犯臉部、頸部及四肢(由其肢體末端)等部位,並可經淋巴系統侵犯到周邊結締組織。
2. 症狀:
(1)紅: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
(2)腫:受傷部位表面輕微或嚴重隆起。
(3)熱:被感染之區域較其他正常區域溫度稍高。
(4)痛: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或有化膿現象,經觸診有壓痛感。
隨後其範圍會逐步擴大,同時也會出現發燒、畏寒、全身倦怠、淋巴腺腫、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這表示細菌已經侵入血液而循環全身,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3. 容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包括:
(一 )抵抗力低者:包括年長者、糖尿病患者、痛風患者、肝功能受損者、免疫力較差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嬰兒、營養不良及癌症患者...等。這些患者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弱,較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糖尿病患者更常造成局部壞死性筋膜炎而須截肢,甚至死亡。痛風患者本來關節就易受尿酸結晶的侵蝕,因此更要小心細菌的感染。
(二 )有開放性傷口者:如外傷、拔智齒、香港腳...等。外傷是造成細菌入侵的主要原因,必須謹慎處理。持續的復發或是出現紅、腫、熱、痛種種症狀時,就必須要特別小心,有異狀一定要就醫,有時表面的癒合並不能代表內部細菌已被徹底瓦解。對於以上幾種高危險群者來說,處理傷口處理步驟如下:
(1)用大量清水沖洗:用生理食鹽水(無菌)尤佳。
(2)適度的覆蓋:避免外界的細菌進入。
(3)避免菸酒:吸煙、飲酒會使傷口惡化而且影響癒合。
4. 治療:
關於蜂窩組織炎的治療目前以抗生素為主並做細菌培養,首先必做血液培養 (Blood Culture) 、傷口滲液培養(Wound Culture)及敏感試驗 (Sensitivity Test) ,再依結果選用正確的全身性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為 Penicillin 或 Oxacillin,通常7至10天即可痊癒。但若已形成膿瘍,就必須由外科醫師做切開引流及清創的處理,更嚴重時,醫師將視病情決定是否做局部皮層重建、植皮或截肢等整型手術。
5. 防治:
(1)隨時保持個人良好之衛生習慣,保持軀體及四肢的清潔,同時控制好已罹患之慢性病。
(2)感染之傷口,不論有多微小,都需注意是否有傷口感染現象發生,若有香港腳情形應及早治療。
(3)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習慣,避免熬夜及菸、酒等不良習慣,以免降低身體免疫力。
廖醫師小叮嚀:見微知著並防微杜漸,才能避免可怕的蜂窩性組織炎。不怕一萬個「蜂窩」、只怕萬一「組織發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