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10:06 林耘翰/整理報導
入冬登革也瘋狂 防疫不可輕忽
即將入冬氣溫降低,登革熱病媒蚊較不活躍,但整體疫情仍處高峰,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高雄市於11月21日新增28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民眾應加強戶內外環境巡查,落實環境整頓防止病媒蚊孳生,外出時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叮咬,交叉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
成大醫學中心小兒感染科沈靜芬醫師表示,整體來說,登革熱的致死率 < 1%,大多數患者都不嚴重,但是重複感染(這輩子得過)、60歲以上、多重慢性病(糖尿病,慢性腎病變等等)的患者,死亡率會大幅上升。
高雄榮總重症加護醫學科洪宛廷醫師提醒,一個月內去過疫區、住家鄰近有噴藥或疫情者,若發現警示徵象包括:持續嘔吐、腹瀉腹痛、血便黑便、躁動或嗜睡、倦怠蒼白、尿量減少等,很可能是較嚴重的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請馬上就醫別輕忽。洪醫師說,今年登革熱不太典型,患者不一定主訴發燒和全身酸痛,警示徵象容易被患者和醫師當作是急性腸胃炎、胃潰瘍出血。
疾管局統計資料指出,2015年入夏以來,全國本土病例已達36,507例,其中台南市佔22,520例、高雄市佔13,293例、屏東縣佔245例,其餘縣市均為移入之散發疫情。總計目前累計死亡人數為158人(台南市112例、高雄市44例、屏東縣2例),全國仍有56人於加護病房治療。但已有33,827名確診病患康復,康復率92.7%。
醫師楊為傑建議,在發燒後的第2到3天(滿48小時後)再去抽血檢驗,比較不會有明明是登革熱卻驗不出來的情況,隨著病毒在體內的複製,體內IgM與IgG抗體約在發病後的第2到3天開始爬升,病毒血症的高點也約是此時,因此隨著檢驗時機的不同,快篩中的NS1、IgG、IgM不一定都是陽性。
從登革熱的「火車時刻表」來看,退燒後血小板降至「跌停板」,體內免疫與病毒的作戰風暴是否會造成嚴重的血漿滲漏、休克、出血,最關鍵需要觀察的是發病後的第4到7天。
噴藥滅蚊只是治標,蟲卵仍會在些微積水處孳生出病媒蚊,要趕盡殺「孓」,減少病媒蚊,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把積水儘可能地去除掉,家中的花盆、水槽、任何會積水的地方,都可能有蟲卵、幼蟲孑孓,所以應盡量清除。不使用的容器,應收起來或把它倒過來放,避免積水。
蚊子叮咬的高峰期為「朝九晚五」,早上9-10點,下午4-5點,此時要盡可能地避免叮咬,如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使用含DEET(敵避)的「有效」防蚊液。因為埃及斑紋主要在室內活動,醫師們有記憶口訣曰:「埃及法老在室內」,高榮感染科醫師萬樹人推測,除了飛進家中的病媒蚊,主婦們前往早市或黃昏市場可能有較高的被叮咬風險,需多加注意。